絲路畫卷 妙筆同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外美術交流活動廣泛開展,人們(men) 在藝術對話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本期“‘一帶一路’藝旅綻放”係列報道邀請美術領域的中外創作者、策展人、教育工作者、留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通過他們(men) 的視角,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美術交流合作的絢麗(li) 畫卷。
勾勒阿中互鑒“工筆畫”
尼紮爾·達希爾
中國和阿拉伯繪畫各有獨特且豐(feng) 富的創作傳(chuan) 統與(yu) 文化內(nei) 涵。中國繪畫講究筆墨運用,注重表現天人合一的和諧,追求自然之美,善於(yu) 營造抒情意境。阿拉伯繪畫重視顏料,更強調幾何美感和裝飾性,追求華麗(li) 效果,廣泛應用於(yu) 建築、家具和服裝裝飾。
我第一次接觸中國繪畫,是在留學俄羅斯期間。當時,我在學校圖書(shu) 館無意間發現一本介紹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的畫冊(ce) ,其中具有濃鬱東(dong) 方特色的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令我印象深刻。自此,我對中國文化藝術產(chan) 生了一探究竟的熱情。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繪畫藝術講求意境,在表現客觀事物的基礎上,注重傳(chuan) 達作者內(nei) 心的情感和思想,餘(yu) 韻悠長,這種藝術風格打動了我。
我曾嚐試用中國宣紙和毛筆畫畫,那是十分有趣的創作體(ti) 驗。與(yu) 我熟悉的阿拉伯傳(chuan) 統繪畫材料相比,中國宣紙質地非常柔軟,毛筆筆觸十分細膩。通過創作,我發現使用毛筆需要特別的手法,筆尖濕度、用筆力度都會(hui) 影響線條的質量和表現力。這份不同尋常的體(ti) 驗讓我對中國書(shu) 畫傳(chuan) 統有了更真切的認知。
2011年,我第一次到中國,受邀在寧夏辦展覽。許多當地兒(er) 童來欣賞我的畫作,他們(men) 純真的笑臉至今仍會(hui) 浮現在我眼前。對我來說,這份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的互動非常珍貴。
我曾多次參加“藝匯絲(si) 路”訪華采風活動。至今,我已7次到訪中國,參觀過許多博物館、美術館,例如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近距離欣賞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真跡,進一步了解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與(yu) 傳(chuan) 承流變。在與(yu) 中國同行的交往中,我們(men) 相互交流藝術成果與(yu) 創作理念。在中國期間,我欣賞了大江南北的優(you) 美風光,參觀了留存至今的中國文化遺產(chan) ,這些自然景觀和曆史人文景觀大大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與(yu) 熱情。
我完成多幅與(yu) 中國有關(guan) 的作品,其中《風景》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我將自己的情感和靈感融入作品,期待觀賞者也能感受到大美中國。
跨文化藝術交流對藝術家助益很大,可以接觸並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藝術,創作出更具創意和包容性的作品。跨文化藝術交流也能促進不同國家和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消除誤會(hui) 與(yu) 偏見,促進友誼與(yu) 和平。未來,我會(hui) 創作更多以中國為(wei) 題材的作品,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yu) 博大精深,為(wei) 促進阿中文化交流作貢獻。
(作者係黎巴嫩文化部長藝術顧問、藝術家工會(hui) 主席,本報記者黃培昭采訪整理)
為(wei) 藝術交流著墨添彩
潘義(yi) 奎
作為(wei) 中國藝術家,我從(cong) 小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中國文化基因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血脈中。我出生在大西北,厚重的黃土文化也浸染著我的生活和藝術。
2008年,我前往俄羅斯,尋求創作上的突破。在俄羅斯留學6年期間,我師從(cong) 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列裏·列德涅夫,潛心鑽研油畫技藝。中國、俄羅斯繪畫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對美的感知是相通的。中國文化基因與(yu) 俄羅斯的繪畫語言、造型技法共同塑造了我的藝術風格。2013年9月,我在列賓美術學院首次舉(ju) 辦個(ge) 人畫展,在業(ye) 界引發關(guan) 注。同年11月,受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邀請,我在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舉(ju) 辦了個(ge) 人畫展。這一年,我獲得了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金質獎章,這是俄羅斯藝術界專(zhuan) 業(ye) 最高獎。
在俄羅斯留學期間,我還積極組織和參與(yu) 中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2010年,在聖彼得堡總領館的支持下,俄羅斯華人藝術家協會(hui) 成立,我擔任首任主席。通過協會(hui) ,我連續組織了七屆全俄音樂(le) 美術展演。每屆展演,中俄等國青年藝術家都踴躍參與(yu) ,並有上千人觀摩,規模很大,是中俄兩(liang) 國青年藝術家學習(xi) 交流的平台。
從(cong) 俄羅斯留學回國,我回到家鄉(xiang) 甘肅。心懷報國熱情,我用自己所學創作了一大批表現中國西部民族風情、大漠風光的作品,生動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我也繼續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獻策出力。
2017年5月,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ju) 辦之際,我遠程策劃,由俄羅斯華人藝術家協會(hui) 在莫斯科國際音樂(le) 廳舉(ju) 辦了“‘一帶一路’友誼之夜國際音樂(le) 會(hui) ”。音樂(le) 會(hui) 上,來自中國、俄羅斯、羅馬尼亞(ya) 、哈薩克斯坦、越南、蒙古國的音樂(le) 家聯袂獻藝,奏響“一帶一路”樂(le) 章。
2016年9月,首屆絲(si) 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hui) 期間,我策劃邀請20多個(ge) 國家的50位美術大師舉(ju) 辦展覽,成為(wei) 文博會(hui) 一大亮點。敦煌壁畫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晶。2018年,我又策劃了“俄羅斯畫家畫敦煌”“意大利藝術家雕敦煌”等活動。外國藝術家走進敦煌,在觀摩、了解敦煌壁畫後進行再創作。這批作品體(ti) 現了中外文化藝術的新交融。
文化藝術“引進來”“走出去”,交流互通,才能更好地產(chan) 生共鳴。去年,我開始在中國美術館工作。在這個(ge) 國家級美術殿堂,我將繼續發揮個(ge) 人力量,用藝術架起友誼的橋梁,溝通中外,促進民心相通。
(作者係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跨文化對話的大速寫(xie)
鄭 琰
配合重大國事外交活動舉(ju) 辦展覽,並組織國際文化藝術展覽、論壇等交流活動,是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展”)的主要業(ye) 務之一。我在中展國際展覽部工作了13年,主要負責國際展覽的策劃、組織等工作。
古絲(si) 綢之路給很多國家帶來了長達幾個(ge) 世紀的經濟社會(hui) 繁榮,也帶來了多民族間的文化交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這條古老的絲(si) 路再次成為(wei) 國際人文交流的熱點。
多年來,我參與(yu) 策劃組織了許多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項目,比如“蔚藍絲(si) 路——中國海上絲(si) 綢之路特展(馬爾代夫)”“茶香雅集——中國當代生活美學體(ti) 驗活動(埃及)”“絲(si) 路拾珍——敦煌文化藝術展(蒙古)”等。其中,“藝匯絲(si) 路”訪華采風活動和作品展覽貫穿這10年,讓更多阿拉伯藝術家有機會(hui) 走進中國,了解中國。
在2016年舉(ju) 辦的第七屆“藝匯絲(si) 路”訪華采風活動中,來自埃及的藝術家阿拉·阿瓦德讓我印象深刻。阿拉·阿瓦德個(ge) 子很高,儒雅帥氣,他的背包裏永遠裝著速寫(xie) 本。這次活動的駐留地是內(nei) 蒙古通遼市。通遼地廣人稀,從(cong) 一個(ge) 采風點到另一個(ge) 采風點往往需要開車行駛幾個(ge) 小時。一天,將近下午1點,我們(men) 終於(yu) 到達一個(ge) 小村鎮,準備吃午飯。其時正值盛夏,烈日當空。我們(men) 下車後,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一處工地上勞作,揮汗如雨。阿拉·阿瓦德被眼前所見觸動,急忙掏出速寫(xie) 本,開始勾勒工人兄弟的工作場景。最終,阿拉·阿瓦德連飯也沒吃,又匆匆趕往下一個(ge) 采風點。這次速寫(xie) 成就了他此行的佳作《摩登舞台》。分享創作感悟時,阿拉·阿瓦德說,人們(men) 在烈日下努力工作的場景,深深地印刻在他腦海裏。在他看來,中國的成功正是源於(yu) 人民的勤勞,這是阿拉伯人需要學習(xi) 的精神。
第十二屆“藝匯絲(si) 路”訪華采風活動即將在江西景德鎮啟動。期待這次活動再次成為(wei) 弘揚絲(si) 路精神的橋梁。
10年來,中展發揮70年豐(feng) 富的策劃、辦展經驗,圓滿完成了配合重大國事外交活動的重要展覽及國際文化藝術展覽。未來,我將與(yu) 同仁們(men) 一起優(you) 化和創新展覽形式、內(nei) 容,不斷拓展活動品牌,加強與(yu) 海內(nei) 外各展覽機構的合作,為(wei) 促進“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繼續努力。
(作者係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國際展覽部副總監)
激發保中合作新靈感
阿薩杜爾·馬克洛夫
我從(cong) 事藝術教育工作已經30多年,曾在保加利亞(ya) 國立美術學院任教,現在是中國美術學院的老師。老師和同學們(men) 都喜歡叫我阿薩。在教學中,我經常和學生一起創作,舉(ju) 辦展覽、論壇,讓藝術與(yu) 大眾(zhong) 更好地對話。
1987年,我來到中國美術學院留學,此前在保加利亞(ya) 學習(xi) 壁掛藝術(現在稱為(wei) 纖維藝術)。我來留學是為(wei) 了追隨保加利亞(ya) 的壁掛藝術家萬(wan) 曼教授。他當時在中國美術學院創立了壁掛研究所,引領中國當代纖維藝術的發展。
後來,我又跟隨王冬齡先生學習(xi) 中國書(shu) 法。在我看來,書(shu) 法是最地道的中國傳(chuan) 統藝術之一,看上去隻是在紙上寫(xie) 字,實際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想象。經過4年學習(xi) ,我在1993年獲得了書(shu) 法學士學位。書(shu) 法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很大。中國書(shu) 法體(ti) 現的符號、空間、結構與(yu) 黑白關(guan) 係,為(wei) 我的纖維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我也喜歡在畫畫時運用書(shu) 法線條。
2010年,我回到中國美術學院教書(shu) ,並開始籌備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2013年,首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在浙江美術館舉(ju) 辦,當時有國內(nei) 外40多位藝術家參展。從(cong) 2013年首展至今,這個(ge) 展覽已成為(wei)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展之一。現在,我們(men) 已經開始籌備2025年第五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了。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促進了保加利亞(ya) 和中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我也身體(ti) 力行,積極參與(yu) 其中。比如我曾負責策劃“照亮生活”保中創意燈彩公共藝術展。2021年2月12日,中國農(nong) 曆大年初一,展覽在保加利亞(ya) 索非亞(ya) 市中心斯拉維伊科夫廣場亮相,現場既有中國傳(chuan) 統彩燈,也有現代裝置藝術,勾勒出美妙的夜景。這些燈彩作品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和保加利亞(ya) 國立美術學院師生。在近一年的籌備過程中,保中師生以國際工作坊的形式,密切溝通,相互學習(xi) ,不僅(jin) 增進了友誼,還加深了教育、研究的交流合作。
不久前,我策劃了“遠方的氣息—從(cong) 東(dong) 到東(dong) ”——中國景德鎮與(yu) 保加利亞(ya) 特羅陽陶瓷藝術文化交流展。特羅陽市是保加利亞(ya) 的陶瓷城市。我想用陶瓷文化連接景德鎮和特羅陽,讓人們(men) 沿著藝術的足跡匯聚在一起。
9月初,中國美術學院部分師生前往保加利亞(ya) 國立美術學院考察交流,雙方在教學、研究等方麵達成了新的合作意向。我也期待著保中兩(liang) 國在藝術教育上有更多的對話與(yu) 合作。
(作者係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係教授,本報記者賴睿采訪整理)
描摹馬中互融好風光
王賢豐(feng)
今年7月,我參加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組織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美術家赴新疆采風創作活動,與(yu) 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泰國、孟加拉國、尼泊爾、匈牙利等國青年一起走進新疆,在吐魯番博物館、交河故城、葡萄溝、坎兒(er) 井、吐峪溝等地參觀並寫(xie) 生。
新疆的自然風光非常奇特,呈現出來的色彩特別濃烈,火焰山橘紅色的山體(ti) 和藍色的天空形成強烈反差,令我印象深刻。在新疆,我們(men) 每前往一個(ge) 采風點,都要走幾小時的路程,而且每個(ge) 地方的地貌和溫度也很不一樣。這讓我了解到新疆的地域廣闊。我看到了新疆老百姓的日常,他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和中原地區的人不大一樣。這些有趣的人、事、物,都是我寫(xie) 生的重點。通過這次活動,我創作了《交河故城》《火焰山》等幾幅作品。
我生長在馬來西亞(ya) 的海濱小鎮,從(cong) 小就喜歡畫畫,13歲時開始接受基礎美術教育。記得那時,美術老師給我看了一本李可染的畫冊(ce) 。我發現中國畫太美了,便開始向往到中國上學。中國的藝術教育比較注重技法,這正是我想要提升的地方。於(yu) 是在吉隆坡學習(xi) 的最後一年,我申請前往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留學。
中央美術學院的校訓是“盡精微,致廣大”。這樣的教學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創作。在這裏學習(xi) 了4年多,老師們(men) 不僅(jin) 教我紮紮實實的基本功,還讓我學會(hui) 直麵創作中的各種問題,並解決(jue) 它們(men) 。我也觀摩到老師們(men) 對待創作的態度,知道了什麽(me) 是“較真”。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馬來西亞(ya) 和中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更多的馬來西亞(ya) 人來到中國留學。這讓馬來西亞(ya) 人有了更多了解中國的機會(hui) 。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馬來西亞(ya) 、中國藝術家通過微信、小紅書(shu) 等網絡社交平台互動。隨著兩(liang) 國貿易日益頻繁,馬來西亞(ya) 藝術家還可以直接從(cong) 中國購買(mai) 各種畫材,為(wei) 他們(men) 的創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接下來,我打算繼續深造,精進畫藝,畢業(ye) 後從(cong) 事與(yu) 藝術以及馬中文化交流相關(guan) 的工作。
(作者係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版畫係學生)
版麵統籌:劉泉 羅蘭(lan) 鄭娜 尹婕
版式設計:徐嘉偉(wei) 潘旭濤 楊雨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0月12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德國前副議長:“一帶一路”使歐亞大陸聯係更為緊密丨全球政要看絲路
- 為推動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繁榮擘畫藍圖——矚望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④(和音)
- 共同書寫絲路時代新篇——國際社會熱切期待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
- 新華時評:澳大利亞“機密研究”的結論並非什麽秘密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我在馬耳他教中醫
- 習近平在江西景德鎮市、上饒市考察調研
- 凝聚起推動世界共同繁榮進步的強大合力——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實踐
- 江蘇宜興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賽 四年來簽約落地項目171個
- 習近平同北馬其頓總統彭達羅夫斯基就中北馬建交30周年互致賀電
- 【這,就是文明之路①】文旅交融 搭建共謀共建“彩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