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聽·兩岸】90後台青在大陸深耕公益事業:想要回饋社會

發布時間:2023-08-02 11: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來到大陸,他們(men) 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結識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熱情和溫暖。他們(men) 是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chuan) 播者”。兩(liang) 岸青年聲音,你我共同傾(qing) 聽。中國新聞網特別推出《青聽 兩(liang) 岸》融媒體(ti) 欄目,共同記錄兩(liang) 岸青年的真實聲音。

  中新網7月31日電 (馬壯 陳文韜)在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們(men) ,用熱情和實幹詮釋著“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他們(men) 中有人十年如一日投身誌願者服務。淺淺一灣海峽,阻不住這些有誌青年的腳步,隔不開那份屬於(yu) 同胞的情誼。近日,台灣青年潘柏銓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liang) 岸》欄目,分享了他在大陸投身公益的經曆。

  潘柏銓的家人有成立公益協會(hui) 的,也有運營慈善基金會(hui) 的,他自幼就生活在一個(ge) 好行善的家庭氛圍中。正是由於(yu) 這樣的家庭背景,公益這個(ge) 詞便從(cong) 小在他的腦子裏有了烙印。

  如今,這位“90後”台灣青年已經在大陸深耕公益事業(ye) 長達十年,誌願者服務時長已累計超過1000小時。作為(wei) 台灣無我公益慈善協會(hui) 理事長、溫州(鹿城)台青創客坊負責人,他提及自己熱衷深耕於(yu) 大陸公益事業(ye) 的初衷就是想要回饋社會(hui) 。

  來到大陸發展的潘柏銓在事業(ye) 上收獲頗豐(feng) ,他深知這片沃土給台灣青年提供了很多機會(hui) 。由此,在他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種子——要結合自己所長在大陸做一些公益活動。他說,要懂得取之於(yu) 社會(hui) ,回饋於(yu) 社會(hui) ,也希望把自己從(cong) 事公益事業(ye) 的經曆分享給更多的兩(liang) 岸青年。

  在大陸做公益的這些年,潘柏銓的成就可圈可點。他在江蘇無錫籌組了台灣青年公益聯盟,鼓勵和吸引更多兩(liang) 岸青年參加公益活動,如今這個(ge) 聯盟成為(wei) 了蘇台兩(liang) 地青年公益交流的平台,助力更多處於(yu) 困境的青少年能夠擁抱夢想。

  潘柏銓近期參與(yu) 了一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活動,村民的感謝、微笑、擁抱、握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村民的淳樸情感感染了他,讓他愈發堅定自己的公益事業(ye) 一定要做下去。

  作為(wei) 一名青年誌願者,潘柏銓還傾(qing) 注大量時間來幫助有困難的孩子。對他而言,這一過程不僅(jin) 是幫扶,更是交心。

  潘柏銓在節目中表示,在一次留守兒(er) 童助學活動中,他與(yu) 一名叫小淇的貧困學生結對,為(wei) 小淇提供助學幫扶。期間他們(men) 的相處像是一家人,然而教學即將結束時,小淇卻開始疏遠他,這讓潘柏銓感到不解。

  經過一番詢問潘柏銓得知,在小淇的經曆中,很多人前來做的都是“一次性公益”,活動結束後便不再與(yu) 小淇聯係,久而久之,小淇對於(yu) 此類活動也“逢場作戲”起來。“這顯然違背了做公益的初衷”,潘柏銓對此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找到小淇,表示自己不會(hui) 忘記她。小淇後來贈與(yu) 潘柏銓一個(ge) 鑰匙圈作為(wei) 禮物,希望柏銓以後看到禮物就可以想起她。這些年來,潘柏銓也一直和小淇的家人保持著聯絡,去年小淇的姐姐向潘柏銓透露,小淇現在讀書(shu) 非常認真,這讓潘柏銓十分欣慰。

  對潘柏銓來說,小淇的成長,在他心中又種下了一顆公益的種子,激勵著他在未來的日子裏,以熱心和耐心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凡事在於(yu) 堅持,這些年來,潘柏銓以青年誌願者的身份奔走多地,幫助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和小淇一樣的孩子。2021年,他獲得“中國青年誌願者優(you) 秀個(ge) 人獎”,這是祖國予以他的肯定。(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