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動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4-04-01 15: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務院日前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圍繞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係統部署5方麵20項重點任務。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何意義(yi) ?四大行動如何更好開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推動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更新升級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推進重點行業(ye) 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支持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nong) 業(ye) 機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醫療設備水平。

  工業(ye) 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工業(ye) 既是各類設備的供給方,也是需求方。”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說,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資產(chan) 已超167萬(wan) 億(yi) 元,多種關(guan) 鍵設備保有量全球領先,如工業(ye) 機器人保有量占全球1/3,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風電等新能源設備裝機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大規模設備更新應麵向設備規模體(ti) 量大、更新潛力大的重點行業(ye) ,以設備升級帶動我國製造業(ye) 整體(ti) 競爭(zheng) 力提升。”在餘(yu) 曉暉看來,下一步,要推動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更新升級。

  更高端。《行動方案》提出建立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製,加快淘汰落後產(chan) 品設備。這將推動工業(ye) 企業(ye) 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落後低效設備,加快機械、航空、船舶等重點行業(ye) 更新替換一批先進設備,促進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設備的大規模應用。

  更智能。《行動方案》提出推廣應用智能製造設備和軟件,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這將推動工業(ye) 企業(ye) 加快“啞”設備改造,廣泛應用數控機床、工業(ye) 機器人以及工業(ye) 控製、智能物流、傳(chuan) 感與(yu) 檢測等智能製造裝備和工業(ye) 軟件,加速“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應用,探索基於(yu) 人工智能的智能製造新模式,全域、全鏈、全環節推進製造業(ye) “智改數轉網聯”。

  更綠色。我國工業(ye) 領域用能企業(ye) 數量多、涉及麵廣,節能增效空間巨大。《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廣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ye) 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這將加快重點用能行業(ye) 、重點環節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推動電機、變壓器、鍋爐等用能設備能效升級,加快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ye) 綠色設備應用,促進全社會(hui) 重點用能設備更新升級。

  餘(yu) 曉暉認為(wei) ,《行動方案》提出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等資金支持範圍,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優(you) 惠範圍,將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麵,有效降低企業(ye) 投資成本,提升企業(ye) 設備更新意願。

  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更好滿足存量消費品更新換代需求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開展汽車、家電產(chan) 品以舊換新,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耐用消費品全麵普及。2022年末,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已達到226輛,居民平均每百戶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擁有量分別達133.9台、104.2台、99台、118.9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wei) ,這些年,消費品存量更新換代需求不斷提升,我國消費市場總體(ti) 上正在由“增量時代”進入“增量和存量並重時代”,“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利於(yu) 推動消費市場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有利於(yu) 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有利於(yu) 推動發展動力變革、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

  “以舊換新,不是簡單的同類產(chan) 品置換,而是順應更高端、更智能、更環保、更個(ge) 性化的需求趨勢。”王青表示。

  如何有效啟動和持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王青認為(wei) 有幾方麵重點。

  有力激發,全麵調動。堅持中央和地方聯動,統籌支持全鏈條各環節,實現產(chan) 供銷、上下遊、政企民、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綜合施策,惠及更多消費者。強化中央政策支持,完善稅收支持政策和優(you) 化金融支持,更好發揮對地方政府和經營主體(ti) 的導向作用。優(you) 化政策機製設計,充分激發生產(chan) 企業(ye) 、平台企業(ye) 、回收企業(ye) 、拆解企業(ye) 以及消費者等多方積極性。

  係統謀劃,打通堵點。政策實施中,要更加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提升消費者支付能力、發揮消費者主觀能動性,更多聚焦在如何引領帶動消費端升級。通過以舊換新行動促進商品流通,提升各環節商品交易價(jia) 值,為(wei) 經營主體(ti) 創造合理的盈利空間。

  靈活推進,釋放潛力。注重分階段、分產(chan) 品類別組織和開展以舊換新活動,營造活力持續迸發的消費市場氛圍。以便捷和實惠為(wei) 導向,綜合運用消費補貼、消費券、消費貸款貼息等多種政策工具,簡化政策申請流程,特別是要照顧老年人和農(nong) 村居民需求。加強耐用消費品安全宣傳(chuan) ,逐漸提高消費者對老舊家電使用的安全防範意識。

  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落實全麵節約戰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完善廢舊產(chan) 品設備回收網絡,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進再製造和梯次利用,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據統計,我國每年主要電器產(chan) 品報廢量超過2億(yi) 台;每年手機廢棄量可達到4億(yi) 部以上。這些廢舊產(chan) 品設備中,蘊藏著大量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據估算,1輛報廢的小型汽車精細化拆解後,可分解出約36千克橡膠、70千克塑料、740千克鐵、100千克鋁;1噸廢舊手機可提煉出400克黃金、2300克銀;1台普通電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鐵、1.4千克銅。”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會(hui) 長朱黎陽認為(wei) ,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回收循環利用,相當於(yu) 開啟“第二礦山”,可以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減輕礦產(chan) 資源開采對自然環境的壓力,同時還可為(wei)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ye) 創造廣闊市場。

  朱黎陽認為(wei) ,破解回收循環利用難題,要把握好幾個(ge) 著力點。

  探索新型回收模式,著力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目前,我國廢舊產(chan) 品設備回收網絡有待完善,回收渠道尚不暢通,部分產(chan) 品設備閑置在企業(ye) 或消費者手中或仍在超年限使用,部分則流入非規範回收渠道。《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ti) 係和新模式發展,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有利於(yu) 提高回收處理的效率和質量。

  加強平台企業(ye) 管理,著力規範二手商品流通交易。近年來,我國二手閑置市場規模已突破萬(wan) 億(yi) 元,用戶規模達到數億(yi) 人,但還存在交易體(ti) 製不完善、交易手續不規範等問題。《行動方案》部署持續優(you) 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業(ye) 建立健全平台內(nei) 經銷企業(ye) 、用戶的評價(jia) 機製,將有效促進相關(guan) 交易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二手商品市場。

  加大技術研發創新,著力提升資源再生利用水平。資源再生利用是回收循環利用過程的關(guan) 鍵一環。《行動方案》針對再生利用行業(ye) 存在技術瓶頸製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開發能力弱等問題,分品類提出技術創新和機製創新舉(ju) 措。例如,積極有序發展以廢棄油脂、非糧生物質為(wei) 主要原料的生物質液體(ti) 燃料,研究擴大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製度覆蓋範圍等,為(wei) 實現廢舊物資更全麵、更深入的回收循環利用提供了解決(jue) 方案。

  實施標準提升行動,降低企業(ye) 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標準提升行動。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術標準,強化產(chan) 品技術標準提升,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強化重點領域國內(nei) 國際標準銜接。

  標準是行業(ye) 發展、產(chan) 品升級的重要牽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統籌考慮企業(ye) 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加快製修訂相關(guan) 領域標準,有利於(yu) 推動更多中國產(chan) 品設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首席專(zhuan) 家林翎說。

  加快完善綠色低碳標準。“我國現有能耗限額標準99項,覆蓋了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ye) 。終端用能產(chan) 品設備能效強製性國家標準78項,覆蓋了家用電器、商用設備、工業(ye) 設備、辦公設備和照明器具等領域。”林翎表示,《行動方案》提出加快製修訂一批能耗限額、產(chan) 品設備能效強製性國家標準,可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強化能效約束,倒逼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還提出,加快完善重點行業(ye) 排放標準,優(you) 化提升大氣、水汙染物等排放控製水平。“現行有效的排放標準已有177項,但隨著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排放標準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以更好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公眾(zhong) 健康。”林翎表示。

  全麵提升設備產(chan) 品技術標準。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覆蓋能源、資源、環境以及安全、性能等指標要求的產(chan) 品標準體(ti) 係,涵蓋家電、家具等產(chan) 品類別。《行動方案》提出聚焦汽車、家電、家居產(chan) 品、消費電子、民用無人機等大宗消費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標準升級。林翎認為(wei) ,這不僅(jin) 可以推動企業(ye) 進行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升級,還能引導消費者形成更加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推動市場需求的轉變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行動方案》還提出,強化重點領域國內(nei) 國際標準銜接。“國內(nei) 相關(guan) 機構和企業(ye) 應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標準的最新變化和趨勢,國內(nei) 標準化機構應加強與(yu)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溝通交流與(yu) 合作協商,促進標準互認。”林翎認為(wei) ,通過互認機製,可以減少重複檢測和認證環節,降低企業(ye) 成本,提高市場效率,特別是有利於(yu) 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產(chan) 業(ye) “走出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1日 0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