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給我拍張照!”小女孩摘下一顆紅潤飽滿的聖女果,放進身側(ce) 的小筐裏,開心地“求關(guan) 注”——元宵節後的第一個(ge) 周末,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張鎮村木蘭(lan) 溪畔的采摘大棚,被一波波“踏春”的遊客“承包”。
“冬天和春天有草莓、聖女果、奶棗、水果玉米,夏天和秋天有西瓜、葡萄、嘉寶果等等。”采摘大棚裏每季都有新“花樣”,主理人何文魁很滿足,“多虧(kui) 了木蘭(lan) 溪的好水,才能出好果。”
發源於(yu) 戴雲(yun) 山脈的木蘭(lan) 溪,是莆田市的“母親(qin) 河”,自西向東(dong) 貫穿莆田全境。今年1月22日,水利部正式發布2024年幸福河湖優(you) 秀案例,木蘭(lan) 溪名列其中。“木蘭(lan) 溪評上‘幸福河’,實至名歸。”何文魁豎起大拇指。
然而多年前,木蘭(lan) 溪是當地人談之色變的“水患之河”,何文魁的父輩們(men) 曾為(wei) 生計發愁。“我們(men) 村地勢低,我小時候,木蘭(lan) 溪每年都淹水。當年,種田都隻種60天成熟的低產(chan) 稻,哪裏敢種水果?”
1952年至1990年,木蘭(lan) 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發生一次中等洪水。1999年10月,一場超強台風引發的暴雨,造成了近6萬(wan) 間房屋倒塌,45萬(wan) 畝(mu) 農(nong) 田被淹,近3萬(wan) 名群眾(zhong) 被迫寄居他鄉(xiang) 。“洪水衝(chong) 來20公分深的淤泥,材料從(cong) 庫房衝(chong) 到路上,機器泡在水裏,損失了幾百萬(wan) 。”莆田人趙魯山經營的鞋廠就在木蘭(lan) 溪畔,回憶起這場觸目驚心的大洪水,當時的場景仍曆曆在目。
災情牽動了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代省長習(xi) 近平同誌的心,他第一時間來到莆田,走村入戶慰問受災群眾(zhong) 。麵對災情,對木蘭(lan) 溪水患成因有著深入了解的習(xi) 近平同誌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lan) 溪水患的時候了!”
木蘭(lan) 溪的症結是業(ye) 內(nei) 公認的難題。下遊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暢,裁彎取直、抗衝(chong) 刷難度巨大;地處沿海淤泥地質,在此築堤,無異於(yu) 在“豆腐上築堤”。曆史上,治水先賢前仆後繼而未治,根治水患成了莆田人民的千年企望。
為(wei) 了讓“裁彎取直”對自然原生態影響減到最小,在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心下,由國內(nei) 水利權威專(zhuan) 家為(wei) 木蘭(lan) 溪治理設計了全國首個(ge) 物理模型,在木蘭(lan) 溪張鎮段進行試驗。在數不清的科學實驗與(yu) 技術試驗同步驗證下,專(zhuan) 家終於(yu) 研究出“軟體(ti) 排”技術。“裁彎取直、新挖河道”,木蘭(lan) 溪治理的“藥方”敲定。1999年12月14日,習(xi) 近平同誌來到木蘭(lan) 溪調研試驗結果,確定成果可行,已具備開工條件。
“大家一聽說要治理木蘭(lan) 溪,像過節一樣高興(xing) ,都跑去幫忙。”年過七旬的下黃村村民林國棟回憶道。
裁彎9個(ge) ,縮短近一半的河道,木蘭(lan) 溪截彎取直工程於(yu) 2003年完工,人工湖蓄水禦洪效果顯著。2011年,木蘭(lan) 溪兩(liang) 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用當地村民的話說,幾乎是“藥到病除”。
莆田靠海,每到夏季,當地台風頻發,常造成洪澇災害。治理後的木蘭(lan) 溪經受住了一場場“大考”——2006年,台風“碧利斯”帶來每秒2300立方米的流量,卻沒有發生洪災;2023年,台風“杜蘇芮”刷新福建多項氣象紀錄,木蘭(lan) 溪最高水位突破紀錄極值,卻成功抵禦住了洪峰,防洪工程全線安瀾。
“我曾孫今年三年級了,有一天他問我,阿公,我們(men) 這裏以前真的經常發洪水嗎?我怎麽(me) 沒見過?”在木蘭(lan) 溪畔莆陽福道上悠閑漫步的林國棟笑著說,“我告訴他,現在沒有了,再也不會(hui) 發大水了。我們(men) 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幸福。”
泛濫的洪災已成曆史,莆田人民邁出了“變害為(wei) 利、造福人民”的腳步,木蘭(lan) 溪開啟了全流域係統治理的“漫漫征途”:全域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水陸域,上遊封山育林,設立源頭自然保護區,中遊退耕還林、退田還草,保證清水下山、淨水入庫,下遊保護荔枝林、生態綠心,係統修複河口、濕地。
二十餘(yu) 年久久為(wei) 功,如今沿溪而行,能看到繁華市中心的生態綠心,千畝(mu) 萬(wan) 株荔枝樹鬱鬱蔥蔥;綠水環城,“水上巴士”水道、莆陽福道串聯公園綠帶、街村水景;水脈連文脈,興(xing) 化府古街、蘿苜田老巷,自然生態與(yu) 非遺文態交相輝映。
“我家旁邊曾經的‘臭水溝’,這幾年飛來了好多白鷺。你看,這麽(me) 一大片城中花園,很難得的。”家住荔城區護城河畔的市民姚女士是攝影愛好者,在她看來,“變靚”的木蘭(lan) 溪是“出片”的佳地。
木蘭(lan) 溪治理,治的是水情,潤的是民心。曾經飽受水患之苦的莆田人民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於(yu) 心:既要經濟“產(chan) 值”,更要生態“顏值”。
在木蘭(lan) 濱海產(chan) 業(ye) 新城,一條產(chan) 業(ye) 鏈處處見“綠”。
釀酒業(ye) 高耗水,每產(chan) 1噸啤酒通常要耗水5至6噸。在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通過優(you) 化工藝和節水措施,將每噸生產(chan) 耗水降至2噸以下。
不遠處,占地500畝(mu) 的華興(xing) 玻璃廠,4條馬蹄焰窯爐玻璃瓶生產(chan) 線每個(ge) 月可以生產(chan) 約1.4億(yi) 支啤酒瓶,其中60%的產(chan) 品源源不斷輸往“鄰居”百威雪津。
“我們(men) 通過引進玻璃瓶製造小口壓吹工藝和全球領先的技術生產(chan) 線,使新生產(chan) 的玻璃瓶可在保證強度、質量等其他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大幅減少瓶重;並且出廠玻璃中約有一半材料來自從(cong) 全國各地回收的廢舊玻璃。”華興(xing) 玻璃相關(guan) 負責人劉博道出了小小玻璃瓶的“科技含量”:更輕、更硬、更環保。
在莆田,鞋服產(chan) 業(ye) 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正在進行時,全球首個(ge) 漂浮式風電與(yu) 網箱養(yang) 殖融合示範項目落地生根,莆田市功能性新材料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推動高端裝備、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研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自2023年起,“以木蘭(lan) 溪全流域係統治理為(wei) 抓手,支持莆田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連續三年寫(xie) 入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莆田市綠色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從(cong) 千年前的水利工程木蘭(lan) 陂,到現如今欣欣向榮的產(chan) 業(ye) 新城,莆田人民改寫(xie) 治水命運的“抗天歌”回響依舊,木蘭(lan) 溪的“幸福”故事還在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