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 媒體報道

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提升固邊興邊富民成色

發布時間:2024-03-08 09:42:00來源: 西藏日報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統籌推進興(xing) 邊富民行動’,讓我倍感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紮西江村說。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鄉(xiang) 村建設”等關(guan) 鍵詞,也是紮西江村關(guan) 注的重點。

  紮西江村告訴記者,得益於(yu) 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目前,全鄉(xiang) 集中供水建設主體(ti) 工程已全部竣工,鄉(xiang) 親(qin) 們(men) 飲水變得更加安全、更加衛生;國道219線從(cong) 我們(men) 家門口路過,網絡設施加快覆蓋,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大道上越走越快。

  強邊是“國之大者”,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近年來,西藏著力創建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堅持以解決(jue) 穩邊固邊急需、邊民群眾(zhong) 急盼為(wei) 突破口,把小康村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機結合,加快補齊邊境城鎮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短板,大力發展農(nong) 牧業(ye) 、邊境旅遊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深化“五共五固”,推進黨(dang) 政軍(jun) 警民聯防聯控,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步履鏗鏘,成效明顯。

  隨著邊民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邊有動力、發展有支撐的格局逐步形成,如今的雪域高原,新型高原炊具走進農(nong) 牧區千家萬(wan) 戶,烹出美好滋味;邊境小康村星羅棋布,正逐步蛻變成為(wei) 絲(si) 路明珠;邊境群眾(zhong)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邊境興(xing) 則邊民富,邊民富則邊防固。黨(dang) 的一項項好政策在極大改善邊境群眾(zhong) 生活的同時,也讓大家守護神聖國土的決(jue) 心更堅、建設幸福家園的信心更足。

  “我們(men) 將牢記囑托,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堅定信心、真抓實幹,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持續推進興(xing) 邊富民、穩邊固邊,守護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紮西江村語氣堅定。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是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日喀則市加快對內(nei) 對外開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日喀則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王方紅說,“作為(wei) 國家和自治區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重要門戶,日喀則擁有西藏六分之五的陸路通商口岸,區位優(you) 勢突出。”

  據介紹,2023年,日喀則以項目建設和擴大有效投資為(wei) 重要抓手,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突破方向,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特別是全市狠抓開放平台建設,大力推進口岸開放,更是成績斐然:裏孜口岸正式開通,吉隆口岸、樟木口岸恢複“客貨雙通”,國際陸地港加快推進,國家級開放平台吉隆邊合區加快建設,邊貿加工製造業(ye) 實現“零突破”。

  王方紅表示,日喀則市將加快推進麵向南亞(ya) 開放的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入國內(nei) 國際大市場,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大力發展立足本地、聯動內(nei) 地、麵向南亞(ya) 的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內(nei) 外結合、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開放格局,更好地把區位優(you) 勢轉化為(wei) 開放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

  人才是實現邊境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政府工作報告中“全方位培養(yang) 用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養(yang) 用好鄉(xiang) 村人才”等表述,引起住藏全國政協委員、墨脫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白瑪玉珍的強烈共鳴。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白瑪玉珍就邊境地區的人才幹部培養(yang) 問題作了小組發言。她認為(wei) ,隻有建設好邊境地區的幹部人才隊伍,才能持續推進固邊興(xing) 邊富民。

  履職期間,白瑪玉珍多次走訪調研發現,在基層鄉(xiang) 鎮,“90後”年輕幹部占比已經達50%,他們(men) 有活力、有想法、有幹勁,但因對基層工作了解不深,麵對“三農(nong) ”工作時常顯“心有餘(yu) 而力不足”。墨脫縣探索過多種方式解決(jue) ,例如“強邊學堂”“走出去”“引進來”等。其中,通過“引進來”的專(zhuan) 家學者離開後,因種種原因,很難持續關(guan) 注當地發展,傳(chuan) 幫帶出現脫節,讓大家覺得非常遺憾。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是人才幹部成長速度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速度不完全匹配造成的。”白瑪玉珍建議,要根據各自發展趨勢,立足實際研究破解人才培養(yang) 瓶頸,要紮實做好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工作,不斷激發人才幹部內(nei) 生動力,充分釋放人才幹部活力,努力建設一支長期、穩定、高質量的人才幹部隊伍,為(wei) 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接下來,我會(hui) 繼續關(guan) 注此項工作,做好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為(wei) 我國邊境地區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白瑪玉珍說。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