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致富產業“多點開花”助農脫貧 “窮山窩”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發布時間: 2025-02-27 15:13:00 來源: 央視網

  再訪脫貧村,振興(xing) 氣象新。班彥村位於(yu) 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十年前,班彥村還是一個(ge) 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的重點貧困村,全村貧困發生率達52%。為(wei) 了讓村民走出“窮山窩”,2017年,班彥村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之後因地製宜發展土族盤繡、綠色光伏等多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2021年,班彥村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如今,這裏的村民們(men) 過得怎麽(me) 樣?

  

  

  記者來到班彥村的村口廣場看到,三十多位土族姑娘和小夥(huo) 子們(men) 身穿鮮豔的民族服飾,手挽手肩並肩,跳起土族傳(chuan) 統舞蹈——安召舞,為(wei) 即將到來的互助縣農(nong) 曆“二月二”傳(chuan) 統擂台廟會(hui) 暨“非遺宣傳(chuan) 周”展示活動做準備。歡快的節奏真的是非常有感染力,每個(ge) 人身上似乎都洋溢著火一般的熱情。

  搬出“窮山窩”班彥村舊貌變新顏

  

  通過航拍鏡頭可以看到,村裏一排排房屋齊整有序。這就是班彥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村民們(men) 的新家。而在10年前,班彥村還是另一番光景。

  

  

  這張老照片就是村子搬遷前的樣子。那時候,村民們(men) 生活在大山裏,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隻能靠天吃飯,吃水也要肩挑背扛。一位村民說,自己曾經每天來回走三個(ge) 小時的山路,僅(jin) 僅(jin) 能背一擔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看病難、吃水難、務工難、上學難等問題,一度成為(wei) 橫在村民麵前難以跨越的幾座大山。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班彥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全村129戶484人完成了整體(ti) 搬遷,並在當年年底實現全部脫貧。現在的村子什麽(me) 樣呢?來看這張展板,每家每戶住上了新房,燒上了天然氣,睡上了電熱炕,喝上了自來水,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零碳”鄉(xiang) 村建成生態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

  

  記者來到班彥村采訪後還發現了一個(ge) 細節,就是每戶村民的屋頂上都裝有一片藍色的光伏板。村裏負責人介紹,從(cong) 2022年開始,班彥村充分挖掘清潔能源潛力,利用屋頂、空地等空間,發展了光伏發電等綠色項目,形成了一個(ge) “自發自用、餘(yu) 電上網”的微電網係統。每年不僅(jin) 能為(wei) 每戶村民帶來2500元左右的收入,還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feng) 收。

  盤繡釀酒旅遊 致富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

  

  

  不僅(jin) 是光伏發電,近幾年,村裏還因地製宜發展起土族盤繡、古法釀酒、鄉(xiang) 村旅遊等多個(ge) 致富產(chan) 業(ye) ,還通過電商直播帶貨平台,推廣村裏自產(chan) 的青稞酒、中藥材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讓村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ye) 的同時,也讓產(chan) 品的銷路越走越寬越遠。

  

  十幾位繡娘正忙著趕製這兩(liang) 天接到的土族盤繡訂單,這些訂單來自全國多地。土族盤繡是當地一門民間傳(chuan) 統刺繡藝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這門手藝原本是村民製作鞋墊、香包等生活用品,來供自家使用,現在卻依托“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運作模式,為(wei) 村裏140多位繡娘打開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據統計,2024年,班彥村人均純收入17200多元,與(yu) 8年前剛搬遷時相比提升了5倍多。如今,村民們(men) 的日子也像繡娘們(men) 手中繡的這朵“太陽花”一樣豔麗(li) 多彩、紅紅火火。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