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從這些“老朋友”在雪域高原上越冬 看西藏環境保護

發布時間:2023-12-12 13:13:00來源: 新利平台

  10月下旬,第一批越冬的黑頸鶴如約來到了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這些“老朋友”將在這裏一直待到來年三四月份。據了解,黑頸鶴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最晚被發現的一種,上世紀70年代剛發現時種群數量不足1000隻,到上世紀末統計種群數量約4200隻。近年來,隨著西藏黑頸鶴生存環境,包含繁殖和越冬環境的不斷改善,黑頸鶴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目前,黑頸鶴在西藏全區7市地均有分布,夏季種群數量約為(wei) 10600隻,冬季越冬的種群數量約為(wei) 11200隻,占中國黑頸鶴總數近三分之二……黑頸鶴的成群遷徙、停歇、繁殖,正是雪域高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真實反映。

  西藏地理位置獨特,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在社會(hui) 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西藏自治區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在生態保護方麵,西藏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美麗(li) 西藏建設,通過不斷強化監管法治建設,促進自然環境持續改善。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19年1月,西藏出台《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2021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正式實施;2022年,西藏自治區出台《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在2022年,西藏還印發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202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正式施行……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麵,西藏準確把握新形勢、立足新階段、謀劃新路徑,始終堅持用嚴(yan) 格製度、嚴(yan) 密法治保護雪域高原的生態環境,加快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西藏在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保護與(yu) 經濟建設相適宜、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等方麵,成效明顯。2023年11月,《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及其曆史性成就》發布。白皮書(shu) 明確表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據悉,西藏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林地、草地、濕地、水域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增加到108.11萬(wan) 平方公裏;西藏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072種,其中雪豹、野犛牛、藏羚羊、黑頸鶴、滇金絲(si) 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65種;已記錄維管束植物7504種,其中巨柏、喜馬拉雅紅豆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48種……一幅“美麗(li) 西藏”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多年來,西藏始終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麵對機遇與(yu) 挑戰,西藏各級部門根據雪域高原的自身特點,明確方向、聚焦重點。在新時代,全體(ti) 雪域高原兒(er) 女正在為(wei) 建設現代化新西藏、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的生態環境、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著不懈的努力。(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