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山西師大研究生支教團:用青春點亮希望之光

發布時間: 2024-12-16 10:36:00 來源: 新利平台

  “我的家在西藏墨脫,你家在哪呢?你有沒有吃過藏麵、石鍋雞,我們(men) 這裏還有甜茶,你有機會(hui) 一定要找我玩,我帶你吃我們(men) 這裏的美食哦!”“這位姐姐也喜歡閱讀,以後我就有可以一起分享書(shu) 籍的好夥(huo) 伴了。”近日,在西藏林芝墨脫縣完全小學的校園裏,發生了一件令人興(xing) 奮的事情——孩子們(men) 終於(yu) 跟山西師範大學的哥哥姐姐們(men) 連線啦!伴隨著孩子們(men) 的歡聲笑語,山西師範大學發起的“大手拉小手,晉師築夢格桑”係列活動也就此告一段落。

  人說家鄉(xiang) 好風光

  12月13日,山西師範大學的學子們(men) 與(yu) 墨脫縣完全小學的64名學生相約雲(yun) 端,以“人說家鄉(xiang) 好風光”為(wei) 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雲(yun) 端對話活動。


圖為(wei) 大朋友帶小朋友參觀山西師大校園

  他們(men) 通過自我介紹、隨機互動的方式認識了彼此,雖然有的小朋友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大學生夥(huo) 伴,但大家還是很快就熟絡了起來。對話中,大學生朋友們(men) 提到了山西的太穀餅、刀削麵,還帶小朋友參觀了山西師範大學的餐廳、圖書(shu) 館和毓秀湖。小朋友則介紹了西藏墨脫特有的美食石鍋雞,有的還向哥哥姐姐們(men) 展示了民族特色舞蹈——《小仙女藏族舞》和《不丹舞》。大家隔著屏幕進行互動交流,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大朋友和小朋友們(men) 以知識為(wei) 紐帶,以陪伴為(wei) 願景,在雲(yun) 端相會(hui) ,收獲了滿滿的知識與(yu) 愛。

  筆友盲盒 抽取你的成長搭子

  “我希望你是個(ge) 女孩,有長長的頭發、大大的眼睛……”“我在信封裏還放了我最喜歡的筆,希望哥哥也能喜歡……”本期“筆友計劃”的主題為(wei) “我的大學生朋友”信封盲盒,啟動至今,山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共組織墨脫縣完全小學64名學生與(yu) 山西師範大學64名誌願者結為(wei) 成長搭子,累計往來書(shu) 信128封。


圖為(wei) 小朋友創作信封盲盒

  雪域高原的孩子們(men) ,通過書(shu) 信描述了他們(men) 想象中的大學生朋友,還把自己珍藏的小卡片、來自3600公裏外的墨脫樹葉放到了信封裏。而大哥哥大姐姐不僅(jin) 介紹了自己,也讓孩子們(men) 了解到豐(feng) 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用紙筆化解小小的成長煩惱,給他們(men) 帶來希望和鼓勵,為(wei) 小筆友們(men) 的成長和進步注入了力量。

  “筆友計劃”用書(shu) 信搭建了校園與(yu) 高原的連心橋,用紙筆播種了一顆顆友誼的種子。讓我們(men) 以信為(wei) 媒,守護小小格桑,放飛大大夢想!

  童眼看世界 省博雲(yun) 遊覽

  除了“筆友計劃”書(shu) 信交友活動,研支團還帶領墨脫縣完全小學的學生們(men) 一起線上參觀山西博物院,開展了“童眼看世界 省博雲(yun) 遊覽”主題文化活動。


圖為(wei) 墨脫縣完全小學學生與(yu) 講解員打招呼

  “歡迎小朋友們(men) 來到山西博物院,接下來將由我來為(wei) 大家講解,讓我們(men) 一起探索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三晉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吧!”活動中,小朋友們(men) 參觀了叔虞方鼎、晉侯鳥尊、晉侯蘇鍾、晉公盤等珍貴文物,講解員介紹了每一件文物的材質和構造,講述了它們(men) 背後的曆史故事。

  研支團隊長安超林說:“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墨脫縣完全小學的學生們(men) 有機會(hui) 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些豐(feng) 富的曆史文物和文化展品,對山西乃至中國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cong) 而激發他們(men) 對知識的渴望,點燃他們(men) 對未來的憧憬。”

  “小蓮花”非遺課堂開課啦!

  提到民族文化傳(chuan) 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一定是避不開的話題。為(wei) 了幫助墨脫小朋友們(men) 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親(qin) 身體(ti) 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研支團組建了“紅領巾”講解員前往墨脫門珞曆史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開展誌願講解服務,因為(wei) 地處“蓮花秘境”,人們(men) 也把這群小小誌願者稱為(wei) “小蓮花”。


圖為(wei) 小小講解員合照

  “歡迎叔叔阿姨們(men) 蒞臨(lin) 蓮花閣參觀指導,我是這裏的紅領巾講解員,門珞人民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依靠經驗和智慧,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接下來由我為(wei) 大家逐一進行介紹……”,小講解員們(men) 身著民族服裝,以飽滿的熱情和自信昂揚的態度,為(wei)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們(men) 進行生動的講解。從(cong) 薄餅的製作技藝到門珞服飾特色,從(cong) 墨脫竹編技巧到門巴吊腳樓的形成與(yu) 發展……他們(men) 從(cong) 少先隊員的純真視角出發,向大家介紹“非遺”產(chan) 生環境、使用場景、製作過程等,積極發揮新時代“小喇叭”的傳(chuan) 播作用。他們(men) 的講解不僅(jin) 傳(chuan) 遞了知識,也傳(chuan) 播了文化,贏得了當地領導和廣大遊客們(men) 的一致好評。

  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當地非遺文化,研支團成員還利用空餘(yu) 時間拜訪了當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體(ti) 驗了非遺製作。在今後,研支團也會(hui) 帶領“小蓮花”實地探索非遺,讓他們(men) 能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為(wei) 古老的文化遺產(chan) 注入新的生機與(yu) 活力。(新利平台 通訊員/徐雨萌)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