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當年村子裏隻有我一個(ge) 黨(dang) 員,村裏的人能夠聽我一個(ge) 婦女的話來開展工作,我真的特別感動。如果不是我現在腿腳不方便,我一定和孩子們(men) 一起參與(yu) 到村中的安置工作中來。”1月12日,在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郭加鄉(xiang) 白堆村受災村民安置點,一位有29年黨(dang) 齡,擔任了26年村主任和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莫啦(奶奶)達娃卓瑪給記者講述她年輕時擔任村幹部的故事,對奮戰在本村抗震救災一線的黨(dang) 員誌願者連連豎起大拇指。
圖為(wei) 達娃卓瑪給本網記者講述黨(dang) 員故事 攝影:趙振宇
“感受到強烈地震的時候,我直接哭著叫了起來,因為(wei) 我腿腳不方便,感覺這次可能會(hui) 發生危險。但還好村裏的年輕黨(dang) 員們(men) 第一時間回來,把我們(men) 救了出去。隨後有警察趕來,幫助我們(men) 轉移家裏的東(dong) 西。”這不是達娃卓瑪所遇到的第一場地震,卻是她感覺離危險最近的一次。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郭加邊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為(wei) 白堆村受災群眾(zhong) 轉移財產(chan)
“我們(men) 村隻有11戶79人,是郭加鄉(xiang) 相對較小的一個(ge) 村子,村子裏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地震發生後,大家都非常恐慌,我們(men) 村幹部和黨(dang) 員們(men) 第一時間集結在一起,挨家挨戶進行排查,把大家集中在村中的空地裏,想盡一切辦法安撫他們(men) 的情緒。”白堆村村主任兼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拉巴告訴記者,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村子裏就已經搭建好了帳篷,幫助受災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生活物資、安置供暖等問題。
圖為(wei) 白堆村安置點帳篷內(nei) 的受災群眾(zhong) 生活平穩 攝影:趙振宇
在村中的安置點內(nei) ,有一頂插著黨(dang) 旗的帳篷格外顯眼。這是白堆村受災安置點黨(dang) 支部所在地,迎風飄揚的黨(dang) 旗是受災群眾(zhong) 的主心骨。在黨(dang) 支部帳篷內(nei) ,10名小朋友正在村中黨(dang) 員誌願者的幫助下完成寒假作業(ye) 。他們(men) 當中最大的14歲正在上初二年級,最小的5歲正在上幼兒(er) 園。
“我們(men) 當時的想法就是把老人和孩子集中安置起來,村中的年輕人本來就不多,我們(men) 把這兩(liang) 類人進行集中照料,年輕人就可以正常開展生產(chan) 和重建工作。”26歲的次仁吉巴是村中的婦聯主席兼駐村工作隊員,她在定結縣薩爾鄉(xiang) 的家在本次地震中也遭受到了損害,但作為(wei) 村中的一名黨(dang) 員幹部,她選擇在村民最需要她的時候留在白堆村,幫助受災群眾(zhong) 進行安置。
圖為(wei) 次仁吉巴正在安置點輔導學生作業(ye) 攝影:趙振宇
在白堆村村委會(hui) 的食堂內(nei) ,村裏的巾幗誌願服務隊正在給村中老人製作熱食。郭加鄉(xiang) 包村幹部央村剛來白堆村工作2個(ge) 月,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與(yu) 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溝通,發揮好橋梁紐帶的作用,積極協調和幫助白堆村解決(jue) 各種物資需求,確保每一戶溫暖過冬。
圖為(wei) 白堆村為(wei) 受災老人集中提供熱餐
圖為(wei) 白堆村黨(dang) 員誌願者為(wei) 受災老人洗頭
圖為(wei) 堅守在一線的白堆村黨(dang) 員誌願者 攝影:趙振宇
“如果我們(men) 生活在舊社會(hui) ,發生這樣的地震是沒人會(hui) 管我們(men) 的。我真的特別感謝黨(dang) ,感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謝村裏的每一位黨(dang) 員幹部,是他們(men) 讓我們(men) 有渡過難關(guan) 的信心。”達娃卓瑪飽含熱淚握緊記者的手緩緩說道。(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