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自然愛好者齊聚瀾滄江畔尋覓“寶藏物種”

發布時間: 2024-08-29 21:06:00 來源: 新華社

  初秋時節,位於(yu) 瀾滄江上遊的尕爾大峽穀內(nei) 碧空如洗、流水潺潺,看著以前隻在紀錄片中見過的紅翅旋壁雀“闖”入自己的鏡頭,易逸瑜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短短3天的自然觀察給她留下了太多驚喜。

  易逸瑜來自湖南,是一位大學教師,教授風景園林專(zhuan) 業(ye) ,對植物研究頗有心得。“這裏的高山、河流都很美,能來到這裏,與(yu) 其說我們(men) 記錄自然,倒不如說是大自然在給我們(men) 上課。”易逸瑜說,“這裏的一切都是生動的教材,我要把這次寶貴的經曆帶到課堂上。”


圖為(wei) 8月22日拍攝的高山兀鷲。新華社發(易逸瑜攝)

  尕爾大峽穀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是瀾滄江流域的重要保護區和生態屏障,峽穀內(nei) 較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從(cong) 上到下的垂直植被分布帶,涵蓋多種三江源地區代表景觀,不僅(jin) 是雪豹和金錢豹同域分布的罕見區域,也是國際知名的觀鳥勝地。

  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尕爾大峽穀成為(wei) 諸多自然愛好者的理想之地。日前,為(wei) 期3天的2024囊謙自然觀察節在這裏落下帷幕,來自全國的30多名自然愛好者組成11支參賽隊伍,與(yu) 當地牧民向導合作,在規定區域內(nei) 詳細記錄發現的每一種動植物的影像、分布地點、名稱等信息,為(wei) 三江源地區生態本底數據庫提供和更新數據。


圖為(wei) 8月24日拍攝的尕爾大峽穀風光。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據了解,本次自然觀察節由囊謙縣委、縣政府、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主辦。自2016年以來,三江源地區已多次舉(ju) 辦自然觀察節,自然觀察成為(wei) 當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進行自然教育的重要載體(ti) 。

  崔焱琳是複旦大學生態學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來到三江源讓她的夢想照進現實。“青藏高原是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地區,這裏的鳥種類相當豐(feng) 富,我的目標是能看多少就看多少 。”崔焱琳說,僅(jin) 僅(jin) 一個(ge) 上午,她就拍到了黑啄木鳥、白馬雞、青藏喜鵲,“遠遠超出預期”。


圖為(wei) 8月24日拍攝的白馬雞。新華社發(崔焱琳攝)

  本次活動不但有長期熱心自然觀察的生態攝影“發燒友”、從(cong) 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教師或研究生,更吸引著從(cong) 事動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員前來尋覓神秘物種——紅斑高山蝮。

  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三江源地區因海拔高、紫外線強度大、溫度低等原因,兩(liang) 棲爬行動物多樣性很低。2016年,科研人員在長江源頭通天河流域成功發現高原蝮蛇新種,並將其命名為(wei) “紅斑高山蝮”,但這種蛇還從(cong) 未在囊謙被正式記錄到。

  該物種命名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史靜聳這次帶著團隊一到囊謙就紮進了林場。到囊謙的第二天,他們(men) 就成功找到了紅斑高山蝮,“發現的蛇健康狀態良好,說明這裏生態環境好,當地人的動物保護意識很強。”一位科研人員說。


圖為(wei) 8月22日拍攝的水母雪兔子。新華社發(王能玉攝)

  據悉,本次自然觀察節共提交自然觀察記錄1310條,記錄到了獸(shou) 類13種、鳥類81種、兩(liang) 棲爬行動物3種、植物299種,其中不乏馬麝、猞猁、藏鵐、輻花等多種珍稀動植物。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國家公園團隊負責人秦璿介紹,三江源地區持續舉(ju) 辦自然觀察節,一方麵可以借助公眾(zhong) 的力量,進行生物多樣性的快速調查,通過定期持續的調查來評估區域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另一方麵可以借助活動,培訓當地牧民開展以社區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體(ti) 驗和自然教育活動,形成可持續的社區保護模式。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