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電網照亮蘇裏幸福生活

發布時間: 2024-09-30 16:48:00 來源: 人民網-青海頻道

  從(cong) 酥油燈到電燈,從(cong) 光伏電到大網電,從(cong) 牧業(ye) 鄉(xiang) 到電氣化……一個(ge) 與(yu) 電有關(guan) 的生動故事,在高原大地流傳(chuan) 。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盼望電網修到我家鄉(xiang) ,像一條巨龍翻山越嶺,為(wei) 雪域高原送來吉祥……”卓瑪的歌聲穿透稀薄的空氣,在團結峰下回響。


團結峰下,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輸電專(zhuan) 業(ye) 施工人員正在開展蘇裏35千伏輸變電工程組塔安裝工作。許小萍 攝

  牧歌悠揚,牧草青青。

  卓瑪是半年前從(cong) 海北州祁連縣央隆鄉(xiang) 輪崗到海西州天峻縣蘇裏鄉(xiang) 幼兒(er) 園的。央隆到蘇裏,中間隔著海拔4300米的夏爾格雪山,山上的羊道是兩(liang) 鄉(xiang) 之間的唯一通道。

  2023年10月,蘇裏鄉(xiang) 大電網延伸通電工程開工了,這是國網青海電力持續實施農(nong) 村牧區電網鞏固提升、全力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年度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共建設132基鐵塔、架設35千伏線路40餘(yu) 公裏、新建一座35千伏變電站。


9月28日,映襯在團結峰(祁連山脈最高峰)下的蘇裏35千伏輸變電工程輸電線路。李逸飛 攝

  伴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這條羊道被重新開辟。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與(yu)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界點的五個(ge) 山埡口處,電網建設者們(men) 作了防滑坡和防石頭滾落的隔離措施,在這裏最先架起了鐵塔。

  卓瑪回家的路更近、更安全了。蘇裏幼兒(er) 園隻有7名孩子,卓瑪既是老師也是阿媽。教室裏從(cong) 9月份就生起爐子,一直要到次年6月。教室外的兩(liang) 塊光伏板已運行了近十年,遠不如當初那麽(me) 亮眼。

  下課了,卓瑪帶著兩(liang) 個(ge) 男孩去打水。因為(wei) 光伏電帶不起電泵,隻有鄉(xiang) 衛生院才有自來水。居民們(men) 隔三岔五開著三輪車來這裏打水,一次打上三四桶,夠人畜共飲一周。

  “如果通了大網電,我最想給孩子們(men) 上一堂科學課,告訴他們(men) 電是咋回事、從(cong) 哪裏來的。”卓瑪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有光在那裏。


9月29日,隨著大電網的到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蘇裏鄉(xiang) 衛生院內(nei) 的光伏電板將成為(wei) 曆史。李逸飛 攝

  蘇裏是藏語“雄鷹展翅”的意思,這裏有別樣的美景,也是野生動物的樂(le) 園。但因為(wei) 曆史、地理等原因,當地生活用電一直采用光伏板發電,規模小、不穩定、供電質量不高。長期以來,蘇裏的美景隻能“養(yang) 在深閨”,當地群眾(zhong) 對大電網通電充滿期待。

  鄉(xiang) 衛生院的醫生尕藏尖措每天都要把院內(nei) 製氧機、呼吸機上的灰塵擦拭一遍,邊擦邊像對待老朋友一般喃喃自語:“夥(huo) 計們(men) ,大網電來了你們(men) 就不用躺著吃土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也不用跑那麽(me) 遠了。”

  9月24日,又是冰雹雪霰交替的一天,棉衣已經擋不住寒冷了。蘇裏35千伏輸變電工程已進入正式投運倒計時的第5天。天氣一放晴,電網施工人員立刻從(cong) 車裏鑽出來,擦幹設備繼續做投運前的消缺檢查。

  “這裏天氣就是這麽(me) 陰晴不定。一片雲(yun) 過來不是一場雨就是一場雪。有效施工期短,工程一刻都停不得。蘇裏群眾(zhong) 盼大網電盼得眼裏都生繭啦。我們(men) 再不加快進度,都對不起蘇裏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國網海西供電公司員工、業(ye) 主項目部負責人竇健說道,被山風吹得黝黑的臉龐上,眼神堅毅而銳利。

  65歲的蘇裏鄉(xiang) 豆庫爾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進保熱淚盈眶。早早帶著兩(liang) 戶牧民從(cong) 夏窩子驅車120公裏趕來打聽工程到底啥時間竣工。


9月29日,大電網接通後,進保家用上了電采暖爐。李逸飛 攝

  進保書(shu) 記比誰都更盼著通大網電,因為(wei) 他有一肚子計劃要實施:開民宿、搞旅遊,先帶火村經濟,再開牛羊肉加工廠,把村裏幾家畜牧散戶集中起來,買(mai) 飼料粉碎機、電磨子,搞精飼料加工,村民的收入肯定會(hui) 翻一番。

  蘇裏鄉(xiang) 大電網延伸通電工程投運後可解決(jue) 蘇裏鄉(xiang) 454戶、1627人“看天用電”的問題,改善當地醫療、教育條件,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轉型升級加碼。充足、穩定的電力將喚醒大山之外的人們(men) 去發現、去認識這片淨土,也將點亮蘇裏群眾(zhong) 新的發展希望。

  承擔工程建設任務的國網海西供電公司所有人員下定決(jue) 心:工程不僅(jin) 要建,而且要建好、運維好,讓它發揮出最大的能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工程建設初期物資運輸成為(wei) 電網攻堅的第一道“關(guan) 卡”。

  由於(yu) 施工必經的羊道又窄又陡,車輛無法到達。項目後勤保障組長李迎明精心挑選了16匹騾子組成馱隊,從(cong) 央隆向蘇裏馱運石料、塔材。“騾子體(ti) 力大,一次能馱200公斤物料。關(guan) 鍵是聰明、記路。”李迎明解釋道,眼裏心裏滿是對這些“驢友”的喜愛。

  工程自北向南,翻越夏爾格雪山、蘇裏草原、布哈河與(yu) 疏勒河與(yu) 濕地,沿線生態環境脆弱。綠色建造是電網攻堅的第二道“關(guan) 卡”。


9月28日,在蘇裏35千伏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前,國家電網天峻縣供電公司員工在牧民家檢查用電線路。李逸飛 攝

  草場是牧民群眾(zhong) 的命根子。電網施工時先要在草甸子上鋪上棕墊,防止壓壞草甸。基礎澆築時采取邊挖邊清理渣土方式,培上新土、撒上草籽,澆上水,促進植被恢複。線路全線基本采用直角塔,盡可能減少線路走廊寬度,整個(ge) 工程建設因此少占草場濕地10.21畝(mu) 。

  工程建設麵臨(lin) 雪山、濕地、刀片梁等複雜地形地貌,有效組織施工建設管理是電網攻堅的第三道“關(guan) 卡”。

  建設者們(men) 從(cong) 第一基鐵塔基礎澆築時,便提高標準工藝,為(wei) 以後的基礎澆築樹好樣板。在五個(ge) 山埡口組立鐵塔時,經過受力驗算,巧用“輕型鋁合金腰環固定小抱杆分解式”組塔,化解了山體(ti) 坡度大、不能遠距離打拉線的問題。

  直角塔作業(ye) 麵小,人在上麵轉個(ge) 身都難。施工作業(ye) 人員就打上保險帶、保險繩、防墜器,與(yu) 塔身形成穩固的三角型。有時候就這麽(me) 吊上四五個(ge) 小時,肩膀、胳膊都勒腫了,但沒有人喊累叫苦。

  “隻要能早點讓蘇裏鄉(xiang) 通電,一切都值得。”竇健說。

  祁連山上鐵塔直插雲(yun) 端,錚亮的銀線遊走於(yu) 山嶺之間;祁連山下新建的35千伏蘇裏變電站靜靜佇(zhu) 立,像一朵盛開的墨蘭(lan) 。


在青海省天峻縣蘇裏鄉(xiang) ,蘇裏35千伏輸變電工程輸電線路綿延至大山深處。朱毅然 攝

  祁連山國家公園蘇裏管護站工作的管護員多不丹,是從(cong) 央隆“嫁”到蘇裏的康巴漢子。“我媳婦是蘇裏的,我是央隆的,算不算遠嫁?家裏的冰箱、洗衣機都是我的嫁妝,以前光伏電不穩定,怕燒了,隻能用來盛糧食。”看到雪山上忙碌施工的人影,多不丹笑了:通大網電後這些“嫁妝”都能派上大用場,巡山再晚都不怕了,路上有燈、家裏有電、鍋裏有飯。

  大電網讓幾輩人的期待變成現實。一幅和諧大美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畫卷在蘇裏草原徐徐展開。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電力流動驛站照亮高原美麗鄉村

    在位於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崗日梅朵旅遊度假村負責人仁青才郎正配合電網工作人員對度假村內藏式小木屋的電力設施進行全麵“體檢”。  [詳細]
  • 光伏發電,綠了草原富了群眾

    截至目前,5年累計發電量1717.86萬千瓦時,結算電費1315萬元,向3個鄉鎮12個村分配收益資金1064萬元。按照資金管理辦法,電站淨收益的60%為村集體經濟,淨收益的40%主要用於設置公益性崗位。 [詳細]
  • 青海:電網跨山架線 點亮高原深山區的“扶貧路”

    10千伏雪三路初麻院黑蟻溝分支工程僅僅是海北地區“三區兩州”電網續建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建設項目共49項,計劃資金2.57億元,建設10千伏線路671.699千米,0.4千伏線路666.81千米。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