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達娃:高原上的蝴蝶效應

發布時間: 2024-04-27 08:45:00 來源: 新華社

  一隻具有白色紋理、帶著細膩金色圓圈圖案的素翠灰蝶,正靜置在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達娃的昆蟲資源研究室裏。這種蝴蝶,是達娃和他的團隊在西藏新發現的300餘(yu) 種蝴蝶新記錄之一。“每個(ge) 新發現都是‘驚喜’,揭示著這座高原上生物多樣性的奧秘。”達娃今年55歲,從(cong) 事昆蟲分類研究工作已經三十多年。

  蝶類生命短暫,短僅(jin) 十餘(yu) 天,長不過幾月。不過,一旦成為(wei) 科研者手中的研究資料,它們(men) 稍縱即逝的美麗(li) 即被定格。達娃說,收集昆蟲有助於(yu) 更好了解、保護這些珍稀物種,為(wei) 保護高原的生態平衡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高原上紫外線強烈,氣候多變,地理環境複雜。在這裏收集昆蟲,是與(yu) 自然的親(qin) 密接觸,也是與(yu) 惡劣的野外條件作鬥爭(zheng) 。

  然而,艱苦的自然條件沒能阻擋達娃和同事們(men) 收集昆蟲的熱情。每年野外科考長達140餘(yu) 天,行程近2萬(wan) 公裏,他們(men) 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奔波在外、以科研現場為(wei) 家。三十多年來,他們(men) 的足跡留遍西藏的高山峽穀、草原湖泊,隻為(wei) 準確收集到更多的昆蟲樣本。

  墨脫的雨林,潮濕悶熱、蚊蟲肆虐。達娃團隊在那裏經曆了超過4個(ge) 月的野外駐紮。挨餓、曬傷(shang) 、過敏、蟲咬……換來了資料室裏的數萬(wan) 份高原昆蟲標本。

  一起在野外工作的同事許永強說,自己在墨脫收集昆蟲時,稍不留神,整條手臂就會(hui) 被蚊蟲叮咬,滿是紅包。

   “小時候遇見的蝴蝶可能是我人生重要的引路人。”停駐花間的白色菜粉蝶,讓兒(er) 時的達娃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渴望更多了解這些美麗(li) 生靈。長大後,達娃開始高原昆蟲的研究。2012年,他作為(wei)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在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進一步深造。


達娃在資料室查看昆蟲標本。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蝶類對環境變化極為(wei) 敏感,是評估和保護高原生態係統的風向標。高原生態係統的特有植物,隻能依靠有限且特定的蝶類授粉;一旦特定的蝶類消失,這些珍稀植物將隨即滅絕,而依靠這些植物生存的動物也將消亡。

  “蝴蝶效應”說明,一個(ge) 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如果我的工作能對生物多樣性產(chan) 生哪怕一點影響,這份努力就是值得的。”從(cong) 鑒定種類到害蟲防治,從(cong) 撰寫(xie) 圖誌到資源保護研究……這就是達娃熱愛的昆蟲研究工作。


達娃指導學生錄入蝴蝶品種信息。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2017年,達娃團隊啟動編纂《西藏蝴蝶名錄》,係統全麵整理西藏分布的蝴蝶超600種,記錄各種蝶類形態特征、寄主植物和基本分布地等信息。他說:“這份《西藏蝴蝶名錄》還在不斷更新中。”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