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波密民眾話川藏公路之變:從行路難到通四方_現代西藏_新利平台
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波密民眾話川藏公路之變:從行路難到通四方

發布時間: 2024-12-17 16:1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其他地方的人很難想象,十多年前我去拉薩讀高中、去西安讀大學的時候,還要淌深水、過雪山才能‘走出波密’。”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青年仁青曲措對中新網記者說,近十年左右,川藏公路波密段和波密縣的公路快速“升級”,變得四通八達了。

  波密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東(dong) 南部,川藏公路(國道318線)由東(dong) 至西穿過波密。波密縣境內(nei) 十餘(yu) 公裏的通麥路段曾被稱為(wei) “通麥天險”,飛石、泥石流、塌方等災害頻發,過去是川藏公路最危險的路段之一。


資料圖為(wei) 2023年1月15日,航拍川藏公路西藏波密通麥大橋,大橋下方為(wei) 通麥老橋。記者 江飛波 攝

  仁青曲措今年32歲,是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波密縣支行職工。她回憶,自己高中時在拉薩讀書(shu) ,那時從(cong) 波密去拉薩最快也要兩(liang) 三天。以前通麥老橋通行能力有限,有官兵(武警交通部隊)在兩(liang) 邊值守,大家都排隊通過,從(cong) 波密出發順利的話大半天才能到魯朗,遇到擁堵就沒法預計了。仁青曲措說,過了魯朗然後是坐車翻過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走國道去拉薩,中間還要走盤山路翻越海拔超過5000米的米拉山。

  她最難忘的是有一年大學開學前的經曆,“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要從(cong) 波密出發趕去拉薩坐飛機前往西安。那天是8月27日,我生日當天,那時通麥隧道已經打通了,人可以過,但還不能過車。”仁青曲措回憶,當時隧道內(nei) 積水齊腰,哥哥舉(ju) 著自己的行李箱走在前麵,她跟在後麵,二人淌著水穿過隧道,通過通麥路段。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走隧道,因為(wei) 七八月是這邊的雨季,通麥老路下雨掉石頭更危險。”她說,那天走通麥,哥哥和自己幾乎渾身都打濕了,兄妹二人濕漉漉的到了魯朗鎮才找地方換了身幹衣服。

  今年62歲的益西四郎是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波密縣支行退休職工,他也回憶,通麥老橋毀於(yu) 2000年的一場大水,此後,有段時間河道兩(liang) 邊架起了鋼索,人員走川藏線需要溜索過河才能通過。

  “那時我們(men) 下鄉(xiang) 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金融服務,也是通過溜索過去的。後麵通麥又修了橋,能過車輛了,但那個(ge) 橋承載能力非常有限,部隊官兵在兩(liang) 端把守,控製車輛載重。”益西四郎說,那時如果車輛貨物過重,需要卸貨分多次運輸過河,如此,堵車便成了通麥常態。

  他說,更難忘的是開車過橋,因為(wei) 當時的橋麵不是剛性的,前半段車子往下溜,後半段又像爬坡一樣,司機要穩住油門,心理素質不過關(guan) 很容易出事。“通麥的危險還不止於(yu) 此,我記得有一次過通麥的時候正好遇到了落石,房子那麽(me) 大的石頭從(cong) 對麵山上滾下來,直接越過帕隆藏布江,滾到了我們(men) 這邊,轟隆隆的聲音嚇得我們(men) 趕緊跑”。

  今年62歲的益西四郎是西藏波密縣居民,如今已經退休,他見證了川藏公路波密段幾十年間的變化。圖為(wei) 12月14日,益西四郎在家打理花草。記者 江飛波 攝

  益西四郎介紹,上世紀80年代自己是徒步和騎馬下鄉(xiang) ,到上世紀90年代,單位購買(mai) 了幾台拖拉機為(wei) 大家提供代步,2000年左右又給大家換了摩托車。自己退休後,農(nong) 行的多功能流動金融服務車已經可以開進村裏了。

  在他的印象中,川藏公路一直在改造升級,到2010年前後,西藏公路升級速度加快。2013年10月,從(cong) 波密縣紮木鎮到墨脫的公路建成通車;2016年4月,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的全麵建成通車,102隧道、飛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號隧道、帕隆2號隧道和迫龍特大橋、通麥大橋組成“五隧兩(liang) 橋”穿山跨河,取代了原有危險難行的路段。

  益西四郎說,現在通過川藏公路通麥段隻需要20分鍾左右,從(cong) 波密縣出發駕車4至5小時便可到達林芝米林機場,而米林機場又通航全國十多個(ge) 城市。“通麥天險”梗阻的打通,讓波密人終於(yu) 告別了行路難。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航拍西藏首座風電場

    12月12日,“向天路,看發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報道組來到西藏首座風電場。那曲地處西藏東北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冬季漫長而嚴寒,最低氣溫接近零下20攝氏度。 [詳細]
  • 莫河駱駝場:青藏線上夢駝鈴

    2024年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中新社西藏分社、青海分社、四川分社共同策劃“向天路 看發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  [詳細]
  • 駝鈴漸遠,車鳴聲起:八旬老人見證青藏驛站香日德曆史變遷

    2024年是青藏公路、川藏公立建成通車7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中新社西藏分社、青海分社、四川分社共同策劃“向天路 看發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 [詳細]
email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