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體(ti) 驗在冬天來高原爬山,過程太酸爽了,這個(ge) 感覺我應該會(hui) 記一輩子!”來自湖北的遊客張先生慕名前來南山公園打卡“祖國萬(wan) 歲”,此時的他站在半山腰氣喘籲籲地說,“這個(ge) 山上種了蠻多跟我們(men) 那邊一樣的樹,冬天也綠綠的,完全沒有想象中的荒涼。”登頂後,張先生一邊興(xing) 奮地拿出手機拍照留念,一邊感歎:“真不虛此行啊,太值了!”
冬日的南山公園裏,油鬆漫山遍野,蒼翠依舊,雲(yun) 杉、巨柏的新綠夾雜其中,漫向遠方。站在南山公園觀景台向山上望去,滿目蔥蘢,綠色仿佛從(cong) 未離開。
受“冬遊西藏”政策的影響,前來拉薩市南山公園的遊客依舊絡繹不絕。南山公園是南北山綠化的重點區域之一,也是南北山綠化工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ge) 縮影。目前,拉薩市南山公園已逐步形成集休閑遊憩、旅遊觀光、健身娛樂(le) 等於(yu) 一體(ti) 的打卡地。
若把時間調回多年以前,則會(hui) 看到另一個(ge) 南山:赤嶺荒山,難見草木,秋冬起風後,沙塵飛揚……
“我從(cong) 來沒想過我看了30來年的荒山禿嶺,能種活樹。”拉薩市城關(guan) 區慈覺林村村民索朗紮西感慨道,“現在南山的樹越種越多,氣候也變好了,感覺空氣都濕潤多了,也時常能聽到鳥叫,日子過得很舒服。”
南北山綠化工程是西藏首個(ge) 規模化山體(ti) 造林的重大生態工程,以拉薩河為(wei) 主線,東(dong) 西綿延近200公裏,涉及拉薩市城關(guan) 、柳梧、堆龍德慶、達孜、曲水、墨竹工卡、林周和山南市浪卡子、貢嘎等9縣區35個(ge) 鄉(xiang) 鎮,2024年完成營造林10.17萬(wan) 畝(mu) ,整體(ti) 成活率達80%以上,成績斐然、令人驚歎。
日漸向好的,不僅(jin) 是生態。
南北山綠化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程,2024年,累計帶動群眾(zhong) 250萬(wan) 人次參與(yu) 工程建設,實現增收約7億(yi) 元。
“看著自己種下的樹苗成活、長大,我特別高興(xing) !”見到旦增頓珠時,他正在給以前種的樹澆水。今年24歲的旦增頓珠,從(cong) 事植樹造林工作5年多了,主要負責給新栽苗木抹芽、澆水和運輸樹苗。“我在好幾個(ge) 造林點都待過,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是植樹老手了。”旦增頓珠說,“這個(ge) 工作很有成就感,工資一年也有六七萬(wan) 元,我很滿意。”荒山覆綠蔭,凝結著像旦增頓珠這樣專(zhuan) 業(ye) 植樹造林人的艱辛與(yu) 汗水。
如今,拉薩市及工程縣(區)城鎮周邊、拉林、拉貢、拉日高等級公路沿線綠化已初具規模,生態效益初步顯現,綠色開始回饋西藏。
南北山綠化工程實施後,拉薩年平均空氣濕度逐步增加,野生動物呈增長態勢,在工程區,多年未見的馬鹿、岩羊等動物時有出沒,狐狸、狼、獼猴等動物也偶有發現。
為(wei) 了“固”綠,牛羊嚴(yan) 禁進入造林地。拉薩市城關(guan) 區慈覺林村村民次頓珠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今年主動把自家的犛牛全部“清零”,搞起了家庭旅館,算得上是村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家裏飼養(yang) 著80來頭犛牛,今年實在忙不過來了。”次頓珠笑著說,“‘清零’犛牛是和家裏人商量之後做的慎重的決(jue) 定。”後來,他用賣犛牛的錢,打造了溫馨舒適的家庭旅館。他深信,未來的日子會(hui) 越過越紅火。
西藏的生態接力,還將繼續。
山巒起伏依舊,河道蜿蜒不改,而今西藏麵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巨變背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注腳,是綠色發展的拔節之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