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山東(dong) ,長在青海,1987年到西藏工作。青藏高原有著我34年的青春記憶。”作為(wei) 攝影記者,唐召明曾數次走過藏北,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照片,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憶,對廣袤而神奇的藏北高原有著深深的感情。關(guan) 注《藏北故事》專(zhuan) 欄,一起跟隨唐召明寫(xie) 實求真的筆觸,去看那人、那物、那事、那情誼……
唐召明,現為(wei) 新華社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西藏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hui) 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理事。著有《圓夢“天路”》《走遍藏北無人區》《離天最近的地方》《神秘的藏北無人區》等紀實作品。
截至2022年,雙湖縣總人口已從(cong) 1976年的不足8000人,發展到1.5萬(wan) 多人,牲畜存欄數達40多萬(wan) 頭(隻、匹);城鄉(xiang) 建設初具規模,牧民群眾(zhong) 基本上從(cong) 遊牧走向定居,通訊、水、電、路、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xiang) 鄉(xiang) 都有了小學和衛生院;廣播電視已覆蓋到所有鄉(xiang) 鎮。各項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已經成為(wei) 一座現代化的城鎮。昔日“鬼地”無人區變成了今朝興(xing) 旺的新牧區,創造了人間奇跡!
犛牛,被人們(men) 稱為(wei) “高原之舟”,與(yu) 北極熊、南極企鵝並稱為(wei) “世界三大高寒動物”。
近日,我從(cong) 報道中驚喜地獲悉,截至目前,西藏那曲市清潔能源電力裝機達67.68萬(wan) 千瓦,其中光伏占49.25萬(wan) 千瓦,位居清潔能源首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太陽能在藏北高原給人們(men) 生產(chan) 和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廣大援藏幹部以實際行動,在雪域高原上書(shu) 寫(xie) 了無私奉獻的壯麗(li) 詩篇。
最近,我在翻閱“老西藏”陰法唐將軍(jun) 所著《從(cong) 泰山到珠峰——陰法唐回憶錄》一書(shu) ,不由得想起建藏援藏工作者共有的“西藏情結”和所傳(chuan) 承的“老西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