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1 > 2021全國兩會 > 部長通道

王誌剛:科技工作者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09 08: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結束後,舉(ju) 行第二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hui) 議的國務院有關(guan) 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湖北日報記者:請問您,您怎麽(me) 看待這次抗疫中科技發揮的作用?也想請問您,下一步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這一塊,還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部署?

  科技部部長 王誌剛:謝謝你的問題。過去一年,全國各界在黨(dang) 中央領導下奮力抗疫,科技工作者參與(yu) 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充分肯定。

  王誌剛:從(cong) 疫情一開始,科技界就立即行動起來,按照中央部署,成立科研攻關(guan) 組,科技部牽頭。一開始就確定了五個(ge) 主攻方向並一直堅持到現在,包括溯源、藥物、疫苗、檢測試劑、動物模型五個(ge) 方麵,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撐了抗疫工作,踐行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0年3月2日視察科研攻關(guan) 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人類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

  王誌剛:我們(men) 積極開展有效藥物篩選,很多藥物都進入診療方案。第一時間分離出病毒,兩(liang) 周內(nei) 檢測試劑上市。在疫苗方麵,我們(men) 一開始就確定了五條技術路線,目前已有17個(ge) 疫苗產(chan) 品進入了臨(lin) 床試驗,其中7個(ge) 進入了Ⅲ期臨(lin) 床試驗,4個(ge) 在國內(nei) 獲批附條件上市,這些都有力地支撐了抗疫。

  王誌剛:回顧這一年多的抗疫,除了我們(men) 看到的這種有形的科研成果以外,還有一些我們(men) 應該加以總結和珍惜的寶貴經驗。一是新型舉(ju) 國體(ti) 製。這次抗疫,科技界有13個(ge) 部門4300多位科研人員、386個(ge) 科研團隊參加科研攻關(guan) 。二是,這是從(cong) 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再到產(chan) 業(ye) 應用,從(cong) 研發單位到企業(ye) 的一次大協作。61個(ge) 學科為(wei) 剛才講的科研活動做出了貢獻。檢測試劑以及疫苗研發中,有這樣一個(ge) 現象,就是研發單位和企業(ye) 結合得越早,產(chan) 品出來得越早,應用的效果越好。所以產(chan) 學研結合這條路,科技抗疫是一次成功的實踐。三是,我們(men) 也和國際同行進行了很多交流合作。與(yu) 30多個(ge) 國家就科技抗疫進行交流,與(yu) 多個(ge) 國家開展聯合科研攻關(guan) ,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WHO)10個(ge) 工作組,一批論文、一批成果得到國際同行肯定和應用。

  王誌剛:現在疫情對全球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對中國來講,“內(nei) 防反彈,外防輸入”的任務還非常艱巨。下一步,科研攻關(guan) 組重點做好兩(liang) 方麵工作。

  王誌剛:第一,針對疫情防控,科技要有更多的支撐方法、支撐手段和支撐技術。針對病毒變異,我們(men) 怎麽(me) 樣能夠盡早在檢測試劑、疫苗、治療藥物方麵,有更精準的辦法來應對。

  王誌剛:第二,科研攻關(guan) 要持續進行,各種科研活動要科學布局、持續展開。這次疫情也給我們(men) 敲響了警鍾。落實總書(shu) 記講的麵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治要擺在重要位置,不能好了傷(shang) 疤忘了疼,一些隊伍力量要能夠保持住,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束手無策。

  王誌剛:這兩(liang) 方麵工作,一個(ge) 是麵向當前防疫工作,一個(ge) 是麵向長遠,我們(men) 都要有個(ge) 係統布局。

  (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