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1 > 2021全國兩會 > 新聞聚焦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發布時間:2021-03-11 16:52: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圍繞推進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等主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佛教協會(hui) 西藏分會(hui) 會(hui) 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接受了新利平台專(zhuan) 訪。


圖為(wei) 2020年9月16日,班禪在紮什倫(lun) 布寺強巴佛殿祈福 攝影:鄭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藏傳(chuan) 佛教界領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班禪認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本身是佛教中國化的產(chan) 物。到了新時代,要更好地適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引導廣大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zhong) 發自心底地愛黨(dang) 、愛國、愛民、愛教。無論從(cong) 感性的情感動力,還是理性的理論論證,都要建立起強大而堅實的思想基礎,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藏傳(chuan) 佛教界領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隻有這樣,才能使藏傳(chuan) 佛教成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征程中一股積極的正能量,使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成為(wei) 服務祖國和人民的優(you) 秀成員。

  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發展前行的必由之路和走向再弘期的必要條件

  班禪認為(wei) ,任何一個(ge) 宗教的發展,都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順應國家繁榮和民心所向,否則必然會(hui) 被曆史所淘汰。而藏傳(chuan) 佛教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大好局麵,是因為(wei) 曆代先輩們(men) 高舉(ju) 和弘揚愛國愛教的旗幟、護國利民的傳(chuan) 統,未來,藏傳(chuan) 佛教也必須朝著維護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團結、推動社會(hui) 安定方向前行,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我的前世十世班禪大師曾講過,藏傳(chuan) 佛教即將進入再弘期。我對再弘期的理解,就是藏傳(chuan) 佛教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適應的條件下,朝著中國化方向不斷發展而得到弘揚,繼而成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前弘期、後弘期之後的再一次弘盛時期。”班禪進一步闡釋,從(cong) 客觀的角度看,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藏傳(chuan) 佛教發展前行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再弘期的必要條件,是讓藏傳(chuan) 佛教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中國與(yu) 21世紀的社會(hui) 和人民的需要。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在推進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上彰顯新擔當

  自2019年擔任中國佛教協會(hui) 西藏分會(hui) 會(hui) 長以來,班禪發揮自身示範,號召佛協西藏分會(hui) 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廣泛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宗教政策,開展“遵行四條標準 爭(zheng) 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倡導廣大寺廟僧尼和信教群眾(zhong) 感恩黨(dang) 、感恩國家、飲水思源,主動弘揚“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祈求和平”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堅定地堅持走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方向、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的道路。

  2020年8月,在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hui) 赴藏考察團座談會(hui) 上,班禪提出,中國五大宗教好比五根手指,以推進宗教中國化方向發展為(wei) 掌心、以促進“五個(ge) 認同”為(wei) 根脈、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為(wei) 中樞,相信五根手指隻有團結匯聚成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廣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引導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zhong) 積極投身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事業(ye) ,促進各宗教各民族彼此和衷共濟、和睦共處、和諧發展,才能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宗教故事,更好提升我國宗教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新航標已樹立,新征程已開啟,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推動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上彰顯新擔當。”如是所言,肩負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的曆史責任,班禪在推進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的道路上,不遺餘(yu) 力、彰顯擔當。(新利平台 記者/李元梅 吳建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