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張圖,“畫”出中國2025新模樣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超7萬(wan) 字,配了7張圖。
這7張圖,分別展示了我國能源、糧食、城市、生態、交通等方麵未來5年的部署,放在一起則勾畫出2025年我們(men) 腳下這片土地的樣子和我們(men) 生活的變化。
能源:燈還是原來那盞燈,電不是原來那種電了
第一張是“十四五”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圖。 圖中,西電東(dong) 送的總體(ti) 格局沒有改變,但內(nei) 涵更豐(feng) 富。
布局的核心詞是:清潔。
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建設水電基地。
清潔能源基地有9個(ge) ,分別在金沙江上下遊、雅礱江流域、黃河上遊和幾字灣、河西走廊、新疆、冀北、鬆遼。
海上風電基地在廣東(dong) 、福建、浙江、江蘇、山東(dong) 等。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認為(wei) ,這一布局不是簡單考慮電力調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錨定從(cong) 高汙染高排放到低汙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變,這是我國為(w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作出的負責任的戰略安排。
當然,也不是說,我國就要徹底放棄傳(chuan) 統電源了。杜忠明說,我國已建成的西電東(dong) 送基地主要以水電、火電等傳(chuan) 統電源為(wei) 主。隨著近年來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壯大,“十四五”時期,我國西電東(dong) 送將以綜合能源基地開發為(wei) 主。綜合能源基地開發以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等清潔電源為(wei) 主,並因地製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礎性電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儲(chu) 能設施。
對老百姓來說,這一布局意味著什麽(me) ?舉(ju) 個(ge) 例子,生活在武漢的老劉,原來家裏一開燈,用的可能是煤電,往後,燈還是那個(ge) 燈,由於(yu) 能源電力領域供給側(ce) 發生了重大的結構性變革,電將更多地來自“綠電”。
糧食: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布局示意圖,以白色為(wei) 底,以綠、紅標識的兩(liang) 個(ge) 區域,代表著我國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關(guan) 係到我國14億(yi) 人能不能吃得飽、吃得好。
綠、紅兩(liang) 個(ge) 區域整體(ti) 上位於(yu) “胡煥庸線”以東(dong) 。
以水稻、小麥、玉米為(wei) 代表的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主要集中在東(dong) 北、華北和中部地區。在“胡煥庸線”西北、黃河幾字彎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塊綠色,那是被稱為(wei) “塞上糧倉(cang) ”的河套平原。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星星點點分布於(yu) 我國東(dong) 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區以及海南島。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nong) 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wei) ,這樣的布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他注意到,近兩(liang) 年我國每年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nong) 田8000萬(wan) 畝(mu) ,今年計劃建設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任務量比去年明顯增加。而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億(yi) 畝(mu) 集中連片高標準農(nong) 田。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糧,高標準農(nong) 田是糧食生產(chan) 的主力軍(jun) 。”趙皖平說,不僅(jin) 如此,這也是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另一點值得關(guan) 注的是,示意圖中白色區域,基本與(yu) 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和北方防沙帶重合。聯係起來看,生態屏障建設可為(wei) 糧農(nong) 安全護航。
城市:人是核心,城市群發展
城鎮化空間格局示意圖的骨幹是五條縱橫交錯的曲線。
橫向,一條是東(dong) 起連雲(yun) 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陸橋通道,一條是沿長江通道;縱向是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這就是規劃綱要草案說的,“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
圖中標注了19個(ge) 城市群。目前這些城市群處於(yu) 不同發展階段。依據規劃綱要草案,未來5年,它們(men) 承擔不同的使命:
優(you) 化提升5個(ge)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遊等城市群。
發展壯大5個(ge) ——山東(dong) 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guan) 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
培育發展9個(ge) ——位於(yu) 東(dong) 北、中西部的城市群。
“要繼續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國政協委員、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副部長黃豔結合近期的城市體(ti) 檢報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區人口過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等問題。今年將實施八個(ge) 方麵的城市更新行動。
規劃綱要草案強調“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
“這樣的城市群是數億(yi) 中國人的期盼,意味著既居住在山水田園環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現代化公共服務。”中國社科院城市與(yu) 競爭(zheng) 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
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集中在“三區四帶”
這是關(guan) 於(yu) 家園的圖——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圖。這張被深深淺淺綠色鋪滿的圖,展示今後5年我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布局。
“十三五”規劃中有一張“全國主體(ti) 功能區示意圖”,側(ce) 重從(cong) 開發視角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這張圖,緊扣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可見對生態建設的重視。
從(cong) 圖中看,未來5年我國生態屏障建設集中在:
“三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
“四帶”——東(dong) 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紹,“帶”一般是條狀的,“區”則更多強調區域性。“三區四帶”是我國生態屏障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實是這些地方生態問題較為(wei) 突出。未來5年加大保護和修複力度,正是基於(yu) 現實、突出重點的部署。
規劃落地,要以具體(ti) 的工程項目為(wei) 支撐。圖中幾十個(ge) 綠色圓點,代表今後5年我國計劃實施的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的重點工程。高吉喜說,今後國家的資金投入、實施的重大工程會(hui) 以“三區四帶”為(wei) 主。
以北方防沙帶為(wei) 例,今後5年,防護林體(ti) 係建設、退化草原修複等工程落地實施,這裏將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萬(wan) 公頃、退化草原治理270萬(wan) 公頃。黃沙漸退、綠意鋪展,中國人的治沙傳(chuan) 奇將在這裏延續。
交通:“軌道上”的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基本建成
(京津冀地區軌道交通規劃圖)
(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規劃圖)
(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規劃圖)
前麵講了4張全國性的圖,現在講3張區域圖,它們(men) 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軌道交通網。
“它們(men) 是我國軌道交通發展最快的三個(ge) 區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吳向東(dong) 說,以長三角為(wei) 例,到2025年底,長三角鐵路營業(ye) 裏程預計達1.7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9500公裏,除舟山這樣四麵環海的城市,長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鐵。
軌道交通,具體(ti) 說,由四張網構成。最大的是國家級高速鐵路網,“八橫八縱”格局;其次是城際鐵路網;再次之是市域(郊)鐵路網;最小的網是城市軌道交通,即地鐵。
根據規劃綱要草案,未來5年,第二張網和第三張網將增加運營裏程3000公裏。地鐵也將新增運營裏程3000公裏。
四張網在逐漸聯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科技開發公司總工程師錢春陽說,今年底高鐵將覆蓋廣東(dong) 省所有21個(ge) 地市,未來要推進四張網的深度融合、無縫對接。
吳向東(dong) 說,由於(yu) 信號、供電等標準的不同,四張網完全融合有難度,但便捷的換乘正在實現,很多車站有了零換乘、同站台換乘、旅客最短距離換乘等設計,出行更方便。
通過7張圖,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讓我們(men) 一起用行動把藍圖變成現實吧!(以上圖均摘自“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文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詳細] -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習近平、李克強、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和大會主席團成員在主席台就座。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詳細] -
兩會上的“她”身影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女代表742名,比上屆提高1.5個百分點;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有女委員440人,高出上屆2.6個百分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