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1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 黨史百年

從百年黨史看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曆史經驗

發布時間:2021-08-01 14:48: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一支由無產(chan) 階級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由此誕生。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人民軍(jun) 隊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勳,成為(wei) 保衛紅色江山、維護民族尊嚴(yan) 的堅強柱石,成為(wei) 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曆史才能走得遠。”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百年的重要曆史節點,回望黨(dang) 領導人民軍(jun) 隊發展壯大的曆史經驗,能夠深刻感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偉(wei) 大領導力。

  始終堅持將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作為(wei) 建軍(jun) 之本、強軍(jun) 之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黨(dang) 指揮槍、建設自己的人民軍(jun) 隊,是黨(dang) 在血與(yu) 火的鬥爭(zheng) 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毛澤東(dong) 就鮮明提出“我們(men) 的原則是黨(dang) 指揮槍,而決(jue) 不容許槍指揮黨(dang) ”[1]。黨(dang) 旗所指,軍(jun) 旗所向。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賦予了人民軍(jun) 隊安身立命之本、建軍(jun) 強軍(jun) 之魂,是我軍(jun) 發展製勝的根本經驗,也是我軍(jun) 走向更加輝煌未來的根本保證。

  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製度,發端於(yu) 南昌起義(yi) ,奠基於(yu) 三灣改編,定型於(yu) 古田會(hui) 議,使我軍(jun) 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人民軍(jun) 隊完全區別於(yu) 一切舊軍(jun) 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you) 勢。回顧我軍(jun) 建設發展的曆史,什麽(me) 時候堅持了這些原則和製度,人民軍(jun) 隊就能夠取得勝利、不斷發展壯大。什麽(me) 時候違背了這個(ge) 原則,我們(men) 的事業(ye) 就遭受挫折。堅持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jun) 永遠不能丟(diu) 的軍(jun) 魂和命根子。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那樣,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形勢如何變化,我們(men) 這支軍(jun) 隊永遠是黨(dang) 的軍(jun) 隊、人民的軍(jun) 隊。全軍(jun) 官兵要不斷強化“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貫徹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製度,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確保槍杆子永遠聽黨(dang) 指揮。

  始終堅持將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作為(wei) 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貫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黨(dang) 史的價(jia) 值紅線,也是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堅守初心、永葆本色的價(jia) 值之“根”。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為(wei) 信仰而戰,為(wei) 人民利益而戰成為(wei) 我軍(jun) 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紅軍(jun) 長征的曆史是一部反映軍(jun) 民魚水情深的曆史,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人民立場,“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宗旨的有力體(ti) 現。1934年11月上旬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jun) 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lin) 走時,把自己僅(jin) 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麽(me) 是共產(chan) 黨(dang) ?共產(chan) 黨(dang) 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1941年11月6日毛澤東(dong)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hui) 的演說》中就提出“共產(chan) 黨(dang) 是為(wei) 民族、為(wei) 人民謀利益的政黨(dang) ,它本身決(jue) 無私利可圖。”[2]中共七大將“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根本宗旨,寫(xie) 入黨(dang) 章。“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深刻展現了黨(dang) 的使命追求,也是人民軍(jun) 隊不變的宗旨。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大會(hui) 的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強軍(jun) 事業(ye) ,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雖然時代在發展,但在推進強軍(jun) 事業(ye) 發展的道路上,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作為(wei) 人民軍(jun) 隊的根本宗旨不會(hui) 變。  

  始終堅持將改革創新作為(wei) 不竭動力

  “人民軍(jun) 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jun) 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我國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軍(jun) 隊建設發展的不竭動力。隻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獲得發展進步的生機活力,才能永遠立於(yu) 不敗之地。人民軍(jun) 隊不斷發展的動力就在於(yu) 改革創新、與(yu) 時俱進。唯有勇於(yu) 改革、善於(yu) 改革,才能在任何情況下永不停滯。

  90多年來,我軍(jun) 之所以能保持不斷前進的銳氣和活力、一次次向更高層次跨越發展,深層原因就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將改革創新作為(wei) 軍(jun) 隊發展的不竭動力。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人民軍(jun) 隊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從(cong) 紅軍(jun) 時期的“十六字訣”,抗日戰爭(zheng) 時期的“持久戰”,解放戰爭(zheng) 時期的“十大軍(jun) 事原則”,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時期的“零敲牛皮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軍(jun) 隊取得一次又一次偉(wei) 大勝利;從(cong) 土地革命時期建軍(jun) 原則的創立、抗日戰爭(zheng) 時期精兵簡政的提出,到新中國成立後多次體(ti) 製編製調整,一次一次的改革創新使得人民軍(jun) 隊越改越強。新時代,改革創新是實現強軍(jun) 目標的必由之路,是我軍(jun) 製勝未來的關(guan) 鍵一招。人民軍(jun) 隊需要通過持續的改革創新全麵推進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的偉(wei) 大進程,努力把人民軍(jun) 隊建設成為(wei) 世界一流軍(jun) 隊,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始終堅持將鍛造優(you) 良作風作為(wei) 強軍(jun) 之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作風優(you) 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隊,作風鬆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自創建之日起就把革命的堅定性、政治的自覺性、紀律的嚴(yan) 肅性結合起來,千軍(jun) 萬(wan) 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從(cong) 紅軍(jun) 創建時首倡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到解放戰爭(zheng) 時頒發全軍(jun) 執行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再到今天“軍(jun) 委十項規定”,嚴(yan) 格的紀律保證了優(you) 良作風的傳(chuan) 承;從(cong) “拒腐蝕、永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連”,駐守珠海經濟特區的“南海前哨鋼八連”,到展示我軍(jun) 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形象的駐香港、駐澳門部隊,都閃耀著革命傳(chuan) 統的時代光芒;在唐山地震、九八洪災、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災難麵前,哪裏最危險,哪裏最需要,哪裏就有人民子弟兵。一次次英勇突擊,一次次迎難而上,持續淬煉著人民軍(jun) 隊的本色作風。優(you) 良作風既是強軍(jun) 目標的重要內(nei) 容,又是實現強軍(jun) 目標的重要保證。在強軍(jun) 新征程上,人民軍(jun) 隊必須堅持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誌、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造就人民軍(jun) 隊為(wei) 黨(dang) 和人民衝(chong) 鋒陷陣的堅定意誌。

  始終堅持將軍(jun) 民團結作為(wei) 勝利之本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大會(hui) 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述了一首戰爭(zheng) 年代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民謠“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jun) 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jun) 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ge) 親(qin) 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民謠正是軍(jun) 民團結如一人的生動體(ti) 現。軍(jun) 民團結是我黨(dang) 我軍(jun) 特有的政治優(you) 勢,堅如磐石的軍(jun) 民關(guan) 係是我們(men)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抗日戰爭(zheng) 年代,人民群眾(zhong) 創造的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麻雀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群眾(zhong) 的汪洋大海之中;解放戰爭(zheng) 戰略決(jue) 戰的關(guan) 鍵時期,在黨(dang) 的積極動員和組織工作中,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被廣泛調動起來;淮海戰役期間,共有543萬(wan) 人參與(yu) 前線支援,解決(jue) 了物資供應的難題。陳毅元帥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zhong) 用小車推出來的”。軍(jun) 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戰爭(zheng) 的偉(wei) 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yu) 民眾(zhong) 之中。”[4]如果沒有排山倒海的群眾(zhong) 的偉(wei) 大力量,要取得全國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等高新技術進入軍(jun) 事領域,使戰爭(zheng) 形態發生了根本轉變。盡管戰爭(zheng) 的客觀條件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但戰爭(zheng) 的本質沒有變,人民群眾(zhong) 推動曆史前進的根本規律沒有變,兵民仍然是勝利之本。  

  注釋:

  [1]《毛澤東(dong) 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7頁。

  [2]《毛澤東(dong) 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頁。

  [3]《毛澤東(dong) 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頁。

  (作者單位:火箭軍(jun) 工程大學政治係政治理論教研室)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