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七一勳章”獲得者】花萼永開(報告文學)
【中國故事·“七一勳章”獲得者】
作者:賀享雍(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
周永開,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黨(dang) 。新中國成立前,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川北地區開展黨(dang) 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全心全意為(wei) 百姓造福,恪盡職守推動地方發展,是群眾(zhong) 心中的“草鞋書(shu) 記”。離休後他帶領群眾(zhong) 植樹造林,在當地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一生追隨黨(dang) 、赤誠為(wei) 人民。2021年6月29日,93歲的周永開被授予“七一勳章”。
“你真能把這山上搞好了,讓年輕人不像我一樣打一輩子光棍,花萼山人就給你燒高香了!”
周永開在花萼山的莽莽林海中轉了一個(ge) 多星期,調查森林被破壞的情況。這天傍晚,他從(cong) 難經崖下來,經過項家坪村五組時,看見旁邊院落裏一戶人家大門洞開,便走了過去。
周永開朝屋裏喊了幾聲,一位躬腰駝背的老人從(cong) 屋裏走出來。周永開猛地想起他在達縣當分管宣傳(chuan) 文化的副書(shu) 記時,達縣鋼鐵廠有個(ge) 叫羅中立的青年工人畫了幅油畫《父親(qin) 》,眼前這位黑褐色皮膚、臉上有千溝萬(wan) 壑般皺紋的老人,真像是從(cong) 那幅畫中走下來的呀!
周永開跨進大門,屋子裏光線陰暗,他問:“老鄉(xiang) ,你老伴呢?”
老人甕聲甕氣地道:“老伴?等下輩子吧!”
周永開輕輕地“啊”了一聲,指著老人床上揉成一團、已經看不出顏色的被子轉移了話題:“老鄉(xiang) ,你這被子也洗一洗嘛……”
老人不慌不忙地說:“除了我,鬼都不會(hui) 進屋,洗起給哪個(ge) 看?”
周永開不吭聲了,轉身進了披屋,火塘裏的火還燃著,吊在鐵鉤上的鼎罐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著氣。周永開伸出手,要去揭鼎罐蓋子。
老人急忙撲過來抓住周永開的手,大叫起來:“你要幹啥子喲?我自己還不夠吃,你們(men) 還想吃我的飯……”
周永開見他誤解了自己的意思,道:“老鄉(xiang) ,你放心,我隻是看看你煮的什麽(me) ?”說著,揭開鼎罐蓋子,拿起勺子在鍋裏攪了攪,愣住了:鍋裏煮著的,隻是幾個(ge) 洋芋!
周永開顫抖著問老人:“你就隻吃幾個(ge) 洋芋?”
老人反問了一句:“你說還能吃啥子?”
周永開一下噎住了。他禁不住想哭!腳下這片土地,可是當年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工農(nong) 紅軍(jun) 與(yu) 國民黨(dang) 軍(jun) 隊浴血奮戰的主戰場之一。萬(wan) 源保衛戰,就發生在這兒(er) 呀!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men) 的“父親(qin) ”還是這個(ge) 樣兒(er) ,怎能不叫人心疼和內(nei) 疚?想著想著,周永開大聲對老人說:“老鄉(xiang) ,我叫周永開,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這次到花萼山,一是要保護生態環境,二是要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拔窮根,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老人把周永開上下瞅了瞅:“你真的能讓花萼山人過上好日子?”
周永開擲地有聲地說:“大山作證!我周永開今天以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身份發誓,一定要帶領花萼山人民過上好日子!”
老人突然雙手合攏,朝周永開打了一拱:“你真能把這山上搞好了,讓年輕人不像我一樣打一輩子光棍,花萼山人就給你燒高香了!”
周永開忙拉住老人:“老鄉(xiang) ,改變花萼山貧窮落後的麵貌,共產(chan) 黨(dang) 一定能做到!我周永開做不到,就不是真正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
老人終於(yu) 笑了。
這天是1994年9月28日。周永開把這個(ge) 日子銘刻在了腦子裏。
周永開是原四川達縣地委副書(shu) 記、紀委書(shu) 記。他1945年8月加入川北地下黨(dang) 組織,曾任地下黨(dang) 巴中中心縣委組織委員、巴中縣委書(shu) 記等職,1991年離休。離休後,他恪守著共產(chan) 黨(dang) 員可以退職、不可退休的信念,深入大巴山崇山峻嶺調查研究,寫(xie) 出調研報告供地委、行署領導決(jue) 策參考。
1993年,他走完了通江、南江、巴中等縣後,帶著也已經退休的萬(wan) 源市人大常委會(hui) 原主任何榮書(shu) 和萬(wan) 源市紀委書(shu) 記餘(yu) 世榮,來到萬(wan) 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大巴山第二大山脈,川東(dong) 北群峰之首,也是漢江和巴河的分水嶺,山體(ti) 崔嵬高聳,森林莽莽蒼蒼,格外壯觀絢麗(li) 。可是一路所見,卻觸目驚心——山路兩(liang) 旁,到處是大樹被砍伐後的樹樁,剩下的幼樹稀疏得像是癩痢頭的毛發。周永開越看越難過。如果森林再這樣被破壞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周永開產(chan) 生了想為(wei) 花萼山做點什麽(me) 的想法。
第二年春天,花萼山上的一場意外事故,終於(yu) 堅定了他上山的決(jue) 心。這天,周永開打開收音機,聽到一條地方台的消息:3月24日,四川省萬(wan) 源縣花萼山發生森林大火,燒毀森林2000多畝(mu) ……
周永開拿著收音機的手微微顫抖起來。收音機裏的消息早播送完了,他才回過神,立即撥通了餘(yu) 世榮的電話:“我要到花萼山栽樹、護林,把花萼山保護起來……”
這個(ge) 決(jue) 定幾乎可以說有些瘋狂,憑一己之力,就能把花萼山保護起來?
但餘(yu) 世榮知道老領導的脾氣,他一旦作出決(jue) 定,十條腱子牛也休想把他拉回去!
於(yu) 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山上遇到的這位老人,讓周永開意識到,如果不幫助老百姓拔掉窮根,花萼山這座金山銀山就永遠沒法保護好。
“隻要是為(wei) 花萼山好,我當一回癲子有什麽(me) 不好?”
經過幾個(ge) 月調研,周永開心裏有了譜。他讓村支書(shu) 把全村黨(dang) 員、村組幹部和積極分子召攏來,在黑板上,用粉筆寫(xie) 下了“人、路、電、林、水、旅”六個(ge) 字:“這就是今後我們(men) 項家坪村的發展方向……”
好家夥(huo) ,六個(ge) 字,周永開竟然講了整整兩(liang) 天。
會(hui) 後第二天,周永開對陪同他上山的退伍軍(jun) 人楚恩壽說:“你去打聽一下村民的反響如何?如大家反映很好,我們(men) 就立即開展下一步行動!”
楚恩壽晚上回來時,對周永開說:“大家都說你講得很好,山尖尖上的茶壺——水平(瓶)高……”
“你別光給我戴高帽子,說點實際的!”
楚恩壽這才道:“實際的,就是掃把寫(xie) 字——大話(畫)!大家都說你是在城裏住膩了,想到這山上來透透空氣,等遊山玩水夠了,就會(hui) 腳底心擦油——開溜!”
晚上,周永開失眠了。先在床上翻滾了一陣,後來幹脆穿上衣服,到院子裏像牛拉磨一樣轉起圈來。
楚恩壽見了,跟著穿衣起床,來到院子裏。
周永開踱了一會(hui) 兒(er) 步,突然停了下來,對楚恩壽說:“明天你去看看山上有沒有老鄉(xiang) 不住的舊房子,如有,給我買(mai) 一幢!老鄉(xiang) 們(men) 不是懷疑我待不長久嗎?我要向他們(men) 證明,我周永開從(cong) 此就是這山上的一員……”
第二天,楚恩壽四處打聽,最後花600塊錢,從(cong) 一戶已經搬走的村民那兒(er) 買(mai) 了幢房子,周永開搬了過去。周永開還找人寫(xie) 了塊“花萼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牌子,掛在了大門旁。
可是,真正要做到不準村民上山砍樹、打獵、放牧、挖筍,談何容易。
周永開在全村找了十個(ge) 富有正義(yi) 感的村民,組成了護林聯防隊。十名隊員分成五個(ge) 小組,挨家挨戶宣傳(chuan) 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告誡大家從(cong) 現在起,山上的樹不能再砍了,筍子不能再挖了,野生動物不能再打了,牛羊也不能再在山上敞放了,否則就會(hui) 陷入越窮越砍樹、越砍樹越窮的惡性循環……
農(nong) 村是個(ge) 熟人社會(hui) ,當著護林隊員的麵,村民們(men) 都信誓旦旦,可轉過身,該幹什麽(me) 仍然幹什麽(me) 。
在這裏,生存的邏輯重過道德和倫(lun) 理的邏輯。
這樣過了幾天,周永開見打熟人牌的方案收效不大,又將五個(ge) 護林小組派出去守住上山的五個(ge) 路口,並製作了五個(ge) “禁令牌”插在路口。對那些違反禁令非要上山的人,在路口就把他們(men) 堵住。
這一招果然有些效果,可是,村民和護林隊員臉紅脖子粗的次數多了,對周永開也不滿起來。一些人在山上的岩石上,寫(xie) 下了“周永開是癲子,吃飽了沒事幹跑到花萼山來發癲!”的話。
楚恩壽要拿水去洗掉,被周永開攔住了:“隻要是為(wei) 花萼山好,我當一回癲子有什麽(me) 不好?”
一天,護林隊員把四個(ge) 挖筍子的女人帶到了周永開這兒(er) 。通過批評、教育,三個(ge) 女人認了錯,唯獨一個(ge) 叫劉子秀的,反問了周永開一通:“自古以來我們(men) 就挖筍子,你一個(ge) 城裏人來了就不讓我們(men) 挖,你讓我們(men) 屋裏的鍋兒(er) 吊起當鍾打呀?”
周永開也是一個(ge) “拗國公”,他想:製度在那兒(er) 擺著,今天對你網開一麵,明天對別人又該怎麽(me) 辦?兩(liang) 人從(cong) 上午僵持到了晚上,任周永開怎麽(me) 說,劉子秀還是那句話:我沒有錯,有錯的是你周永開!
沒辦法,周永開隻得對她說:“你回去吧!”
劉子秀一邊氣呼呼地往外走,一邊喊著周永開的名字繼續罵。
這個(ge) 叫劉子秀的倔強農(nong) 婦,給周永開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段時間之後,他再次從(cong) 老鄉(xiang) 口中聽到了這個(ge) 名字——劉子秀在醫院查出了癌症,為(wei) 了不連累家人,從(cong) 醫院出來回家的路上,從(cong) 幾十米高的鐵路大橋上跳了下去。
周永開如被雷擊。他萬(wan) 萬(wan) 沒想到,這個(ge) 大字不識一個(ge) 的花萼山村婦,會(hui) 以這樣悲壯慘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內(nei) 疚、同情、悲憫、哀傷(shang) ……種種極端複雜的情緒,在他的心裏交織著。
那天,周永開一個(ge) 人來到了劉子秀的墳墓前。“劉子秀,我給你賠不是來了。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你是下了多大的決(jue) 心,才走了這步啊。我知道,都是花萼山的貧窮壓死了你。我發誓,一定要改變花萼山貧窮落後的麵貌!你的在天之靈安息吧!”周永開深深鞠了一躬。
從(cong) 這天起,周永開改變了工作方法。過去他隻要一看見村民,就給人家上保護生態的政治課,現在一見村民,他先是問吃飯沒有,吃的什麽(me) ,然後問地裏莊稼怎樣,施過肥沒有?“家裏有什麽(me) 困難就說一聲,我能幫就幫一點!”
這話說得親(qin) 切,聽的人頻頻點頭,大多數村民會(hui) 說:“怎麽(me) 能給你添麻煩?”可也有村民真有困難,便巷子裏扛竹竿——直來直去:“哎呀,要說家裏的日子,我都不好意思給周書(shu) 記開口!娃他爹心口痛的病前幾天犯了,沒錢去醫院……”
周永開眉頭打起了疙瘩:“有病不治怎麽(me) 行?”掏出50塊錢:“先拿去看病,如有剩下的,再買(mai) 兩(liang) 斤肉給孩子打回牙祭!”
這事慢慢傳(chuan) 開了。
周永開再看見村民問人家還有什麽(me) 困難時,向他叫苦的人就多了起來。周永開沒等他們(men) 說完,就掏出錢包。這個(ge) 20塊,拿去買(mai) 鹽;那個(ge) 50塊,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
村文書(shu) 項爾方找到周永開:“周書(shu) 記,你不要再相信那些哭窮的話了!這山上雖然日子不富裕,可也不至於(yu) 連鹽都吃不起。你一給就是三十五十的,反倒滋生了他們(men) 的依賴思想!”
周永開若有所思。
晚上,周永開突然對楚恩壽說:“明天你去萬(wan) 源城找何主任和餘(yu) 書(shu) 記,讓他們(men) 幫我買(mai) 兩(liang) 噸尿素。這次我想給每戶村民送兩(liang) 包化肥,讓大家發展生產(chan) !”
楚恩壽馬上問:“周書(shu) 記,你哪來的錢?”他知道,自打周永開來了花萼山,那點離休金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周永開說:“我沒有錢,還有老伴的退休工資嘛,這點你不要擔心,隻管去辦就是!”
兩(liang) 噸化肥很快就背回了山上。以後每年周永開都要買(mai) 兩(liang) 噸化肥送給村民,幾乎成了慣例。
這天項爾方過來了:“周書(shu) 記,村民讓我來對你說一說,感謝你給大家送化肥!”
周永開聽了這話,像孩子一般高興(xing) 地說:“你給大家說,這點事不值得謝!”又問:“小項,你再幫我想一想,村上還有哪些事可以讓大家都受益?”
項爾方想了想:“周書(shu) 記,村民很多年都沒看過電影了。如果你還想辦一件人人都能受益的事,我建議你想辦法讓電影放映公司來山上放一場電影!”
周永開高興(xing) 得拍了下大腿:“可不是這樣!這山上既沒電視,也沒廣播,連我都要悶出病來了!這建議好,我這就落實!”
可是,當餘(yu) 世榮接到周永開的請求信,找電影放映公司經理商量時,經理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行,不行,農(nong) 村實行生產(chan) 責任製後,各鄉(xiang) 鎮的電影隊早撤了,那些小型放映機也早當廢鐵賣了,巧媳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我用什麽(me) 去放呀?”
餘(yu) 世榮不甘心:“全市幾十個(ge) 鄉(xiang) 鎮,難道一台放映機也沒留下?我們(men) 在城裏,歌廳、舞廳、卡拉OK、遊戲廳,要什麽(me) 有什麽(me) ,難道花萼山的群眾(zhong) 這麽(me) 一點需求都不能滿足?”
經理終於(yu) 打聽到黃鍾鄉(xiang) 的放映機還堆在鄉(xiang) 政府的雜物間裏。謝天謝地,清洗、修理一番後,那機器竟然還能放映。
那真是花萼山的一場文化盛宴。原定隻放一晚上的電影,連續放了三個(ge) 晚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周永開趁機讓放映員將他兩(liang) 年前在項家坪村黨(dang) 員大會(hui) 上給大家描繪過的花萼山藍圖,繪製成幻燈片,在放映前熱情洋溢地為(wei) 村民講解。三個(ge) 晚上過後,群眾(zhong) 心裏有勁兒(er) 了,真的感覺到生活充滿了希望。
周永開抓住村民重新煥發出精氣神的機會(hui) ,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
“即使失敗一百次,也要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找到致富之路!”
不久,周永開回了一趟達縣,再上山時,身邊多了一個(ge) 健壯漢子。周永開把村民召集起來開會(hui) 。“我們(men) 項家坪村隻出產(chan) 苞穀、洋芋,而且產(chan) 量很低。我巴中老家種的白魔芋,畝(mu) 產(chan) 3000多斤,花魔芋每畝(mu) 還要多1000多斤,家家戶戶都發財了。我從(cong) 老家請來了這位‘魔芋大王’,誰願意種,現在就報名,這位師傅一定把大家教會(hui) !”
眾(zhong) 人互相看了看,沒人報名。
被稱為(wei) “魔芋大王”的漢子以為(wei) 眾(zhong) 人不相信他,便道:“周書(shu) 記說得沒錯!老婆婆戴刺梨花——別人不誇自己誇,要不是看周書(shu) 記的麵子,我還不會(hui) 丟(diu) 了工程到你們(men) 山上來呢。魔芋是個(ge) 懶莊稼,不需要施多少肥,但產(chan) 量很高,種的時候這麽(me) 大,收的時候能長到這麽(me) 大!”他邊說,邊用手比畫。
可還是沒人報名。周永開麵有慍色:“難道你們(men) 認為(wei) 我們(men) 是賣狗皮膏藥的?”
項爾方這才說:“周書(shu) 記,這山上的人祖祖輩輩就知道種苞穀、洋芋,魔芋大家見都沒見過,如果失敗了,明年吃什麽(me) ?不如今年我們(men) 先找一戶人家試點,要是成功了,明年不用你說,大家都會(hui) 跟著種了!”
周永開覺得有理,便請了村民李如銀試種。
從(cong) 春到秋,這個(ge) 花萼山的“外來戶”都長勢很好,莖葉一片蔥綠,連過路的人都忍不住朝地裏瞅上一眼。到了開挖魔芋那天,村裏很多人都跑了來。可大家傻眼了:那魔芋栽下去時有拳頭那麽(me) 大,現在挖出來,還是隻有拳頭大——大半年時間,這家夥(huo) 隻吃飯不長個(ge) 兒(er) !
周永開感到無顏麵對鄉(xiang) 親(qin) 。他請農(nong) 科所專(zhuan) 家取了山上的土回去化驗,結論很快出來了:這山上的土和周永開老家的土不一樣,魔芋在這兒(er) 水土不服,隻傻長葉子不長個(ge) 兒(er) !
周永開明白了,在山上調整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還得因地製宜。
他暗暗發誓,即使失敗一百次,也要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找到致富之路!
周永開把目光盯在了本地的中藥材上。他跑了一趟北京,把專(zhuan) 家請到了花萼山。專(zhuan) 家們(men) 把花萼山的氣候、土壤、環境等仔細研究了一番,答複說,完全可以在山上人工種植中藥材!
周永開立即把專(zhuan) 家的話告訴了大家。鄉(xiang) 親(qin) 們(men) 天天都和野生藥材打交道,這次不像上次種魔芋那麽(me) 懷疑了,都表示可以按專(zhuan) 家說的方法試一試。當時黨(dang) 參在市場上每斤賣到七八塊,大黃次之,周永開就決(jue) 定號召大家先把這兩(liang) 種當主導產(chan) 業(ye) 。一個(ge) 種植中藥材的高潮在山上掀起了。
果然,兩(liang) 年後,黨(dang) 參獲得了好收成,一個(ge) 個(ge) 種植戶全都變成了笑佛爺!
種大黃的人也沒吃虧(kui) 。大黃的價(jia) 格雖然比黨(dang) 參低,但大黃才真正是一個(ge) “懶莊稼”,種子撒到地裏幾乎不用管,非常適合缺勞力的家庭種植。
周永開終於(yu) 為(wei) 花萼山的農(nong) 民找到了一條致富的路子。
但他並沒有滿足。花萼山還有一個(ge) 寶貝,如果大家掌握了種植這個(ge) 寶貝的秘密,那才真正能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這個(ge) 寶貝就是“萼貝”。
關(guan) 於(yu) “萼貝”,老農(nong) 說:“將萼貝碾成粉末,挑少許於(yu) 痰中,即化為(wei) 水。”由於(yu) 產(chan) 量極少,被視為(wei) 珍品,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粒萼貝就賣到了一元左右,故有“川貝甲全國,萼貝冠全川”之說。
這樣一個(ge) 寶貝,萬(wan) 源當地黨(dang) 委、政府從(cong)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組織技術攻關(guan) ,想進行人工種植。可這寶貝也太不給人麵子了,隻要把它從(cong) 海拔2000米以上的花萼山頂部移栽到海拔1700米左右的項家坪來,無論怎樣小心翼翼地服侍,它都不能成活。同一座山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移到別處了!
在周永開來到花萼山以前,有個(ge) 叫李秀全的人,放著山下的房屋不住,卻一個(ge) 人搬到山頂,壘了座石頭茅草房子。後來大家才知道,李秀全是專(zhuan) 門到山上種萼貝去的,他把尋到的野生萼貝,都移到一處種植了起來。
周永開拄著拐杖,艱難地來到了李秀全種萼貝的地方。他想解開山下不能種萼貝之謎。
周永開坐在李秀全種植的萼貝前,對著那像韭菜一樣又細又柔弱的小小植株發了半天呆,突然掏出錢來,要買(mai) 幾株,條件是連泥巴也一起買(mai) 。李秀全起初不答應賣,但禁不住反複請求,終於(yu) 答應了。
周永開找來背簍,將那幾株萼貝連土帶苗一同背回去,栽到了自己的房屋前。他每天都要看一遍,並將觀察到的情況記在本子上。
幾天過去了,小小的苗子沒有死。一個(ge) 月過去,苗子長出了新葉。半年過去,苗子開出了小燈籠似的花朵。
周永開激動了,他意識到,萼貝在山下種不成功的原因可能出在土壤上。他刨開土一看,天哪,萼貝植株根上的土哪是土壤,全是樹葉爛掉後的腐殖物呀!
聽說周永開種萼貝成功了,花萼山的人都跑來看。大家興(xing) 奮了:這可是搖錢樹呀,誰不想馬上就吃成胖子呢?
周永開此時反而冷靜起來:假如自己的成功隻是偶然碰著的呢?“這家夥(huo) 金貴,苗子也少,大家如果想種,每家每戶先種上幾棵,把種子培養(yang) 出來。如果失敗了,損失也不大;如果成功了,再一步一步擴大!”
大家聽了周永開的話,也到李秀全那裏買(mai) 來三、五株萼貝苗子,連泥巴一起給弄了回來。第二年,家家的萼貝都結了果。第三年,每家發展到幾百株。
現在,全項家坪的萼貝產(chan) 業(ye) ,保守估計也在千萬(wan) 元以上。
經過周永開不懈努力,花萼山自然生態又恢複到了過去的形態。1997年6月,萬(wan) 源市人民政府建立花萼山自然保護區;1999年1月,花萼山被確定為(wei) 省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4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花萼山成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花萼山的森林,正以它的神奇造福著花萼山上的人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百年初心未改 矢誌丹心報國(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六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的家中,瞿獨伊(左)和女兒李曉雲向記者展示家人的相冊。[詳細]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黃文秀
今天(7月25日)的“七一勳章”獲得者,為您介紹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詳細] -
“共產黨員就是要幹一輩子”(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原草王壩村)的中心廣場上,一群遊客正圍著一位老人合影,他就是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