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後1公裏” 電商助力 跑出興農“加速度”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難、增產(chan) 不增收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農(nong) 民。酒香也怕巷子深。精耕細作生產(chan) 出來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怎麽(me) 才能夠賣出去,賣個(ge) 好價(jia) 錢?這一邊是農(nong) 民在尋找農(nong) 產(chan) 品的出路,而另一邊消費者也很希望能夠買(mai) 到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好在現在有了電商平台,網絡在四麵八方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天南地北的消費者之間打通了“最後一公裏”的銷售通道。新疆阿克蘇的蘋果、黑龍江五常的大米、陝西柞水的木耳,無論離得有多遠,我們(men) 一鍵下單,各地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就送貨上門了,感覺生活品質大大提高。今天,我們(men) 就先去新疆阿克蘇看一看,那裏的冰糖心蘋果已經開始剪枝了。
早春三月,萬(wan) 物複蘇。像往年一樣,為(wei) 保證蘋果質量,吐遜·買(mai) 買(mai) 提開始給家裏的果樹剪枝,他的老朋友李小波也來幫忙了。自從(cong) 有了電商平台,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開始享譽國內(nei) 外。
吐遜·買(mai) 買(mai) 提是阿克蘇市果農(nong) 的一個(ge) 代表,而他經曆的一切也是眾(zhong) 多果農(nong) 的一個(ge) 縮影。種植了30多年蘋果,這幾年他迎來了好時光。吐遜·買(mai) 買(mai) 提之前家裏的蘋果都是以低廉價(jia) 格打包銷售,自打上了電商平台,收入的事他就沒再操心過。
從(cong) 2008年,李小波就開始接觸電商,到2016年專(zhuan) 職從(cong) 事電商,8年時間,他雖然勤奮,但成績一般。按李小波的說法,那時候他並沒有真正邁入電商的門檻,真正的改變是從(cong) 2017年開始的。
阿克蘇是新疆重要的林果業(ye) 基地,但是由於(yu) 地處邊疆,一直都麵臨(lin) 著離國內(nei) 主要市場遠、物流費用高、銷售渠道窄的障礙製約。為(wei) 了打通銷售的“最後一公裏”,讓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浙江援疆幹部們(men) 發揮浙江平台經濟和市場渠道的優(you) 勢,杭州市援疆指揮部策劃了電商實訓班。浙江的援疆幹部們(men) 把這稱為(wei) “蒲公英計劃”。
時任浙江援疆幹部黃江平:“據不完全統計,在阿克蘇活躍的電商商家小夥(huo) 伴裏,有90%以上都是我們(men) “蒲公英計劃”培訓的學員。”
正是因為(wei) 有了“蒲公英計劃”這樣的電商培訓,電商人才才能夠播撒到天山南北。2019年,李小波第二次參加“蒲公英計劃”電商實訓班。這一年,他將新疆的馬牙瓜子做到了淘寶全網銷量第一。
多年來,杭州在阿克蘇梯次開展“天山計劃”“蒲公英計劃”“追夢計劃”“領航員計劃”等電商培訓計劃,為(wei) 當地搭建創業(ye) 孵化基地、對接重要電商平台、培育骨幹人才企業(ye) 。這不僅(jin) 帶動一批批年輕人創業(ye) 、就業(ye) ,而且電商也已經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十年間,阿克蘇市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經曆從(cong) 無到有的跨越,電商零售額從(cong) 2014年的4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30億(yi) 元,增長了6.5倍;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額從(cong) 2014年的1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11億(yi) 元,增長了10倍。網商從(cong) 2014年的5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700多人,增長了17倍;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ye) 從(cong) 2014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2.9萬(wan) 多人,增長了14倍。
蒲公英,生於(yu) 山坡草地、田野河畔,種子隨風飄散,在阿克蘇這片土地上紮根、生長。
地處秦嶺深處的陝西漢中市的佛坪縣,可以稱得上是全國最袖珍的縣城。全縣沒有紅綠燈,隻有9輛出租車,全部人口不足3萬(wan) 。在佛坪,還生活著大熊貓、羚牛、金絲(si) 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當地人總愛開玩笑說佛坪動物的新聞比人多。除了旅遊,佛坪找不到大型支柱產(chan) 業(ye) ,人少也成了限製佛坪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陝西佛坪縣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周正亞(ya) :“因為(wei) 現在基本上年輕人很少回這種小地方,都在大城市裏麵闖蕩。我之前就是在重慶做視覺設計,收入也還算好。在重慶生活的時候,感覺每天都很忙碌,有時候擠地鐵特別是3號線轉站的時候,純粹就是被人擠進去的,出來也是被人擠出來的。”
相比大城市的熱鬧,佛坪則顯得十分靜美。因為(wei) 生態環境優(you) 良,佛坪縣的農(nong) 產(chan) 品不僅(jin) 豐(feng) 富多樣而且品質好,但當地的年輕人很多去了大城市,村民們(men) 沒有銷售經驗,缺少銷售渠道,讓這些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很難走出大山。
周正亞(ya) :“因為(wei) 我那個(ge) 時候回來,肖莊的村長帶我去轉了一圈之後,看到有很多(菌菇)大棚,產(chan) 量也很高,但是都銷售不出去。”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佛坪縣針對當地的情況,決(jue) 定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wei) 發展的抓手,這讓一些不服輸的佛坪年輕人看到了機會(hui) 。周正亞(ya) 那次回家正值山茱萸綻放,看到漫山遍野的黃色茱萸花和因為(wei) 賣不出去菌菇而發愁的村民,“打工人”周正亞(ya) 也決(jue) 定離開重慶,做回佛坪青年。
周正亞(ya) :“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就在網上用我自己一點小力量給他們(men) 銷售一下,嚐試一下。前三個(ge) 月,我們(men) 的商品基本上沒有人看,我們(men) 直播都是親(qin) 人在裏頭捧場,商品購買(mai) 的轉化率相對是比較低的。”
實際上,不僅(jin) 僅(jin) 是周正亞(ya) 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其他的電商也有同樣的困擾。產(chan) 品產(chan) 量低且同質化嚴(yan) 重、不具備規模優(you) 勢和成本優(you) 勢、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鏈體(ti) 係難度大,是佛坪電商麵臨(lin) 的三個(ge) 問題。那時,和周正亞(ya) 一起從(cong) 重慶回來創業(ye) 的四個(ge) 小夥(huo) 伴走了仨,盡管有些沮喪(sang) ,但是她沒放棄。
周正亞(ya) :“第一個(ge) 我們(men) 國家現在政策比較好,對我們(men) 這些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年輕人)幫助很多,村民很純樸,很容易被這東(dong) 西打動,我覺得如果我再走了有點辜負他們(men) 。”
2022年,佛坪啟動了“電商陪跑”計劃,邀請互聯網公司的培訓師來到佛坪,手把手扶持佛坪電商的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就在那時,互聯網公司的鄉(xiang) 村特派員高泉帶著“熱土計劃”落地佛坪,幫助當地培訓電商人才和產(chan) 品開發。
互聯網企業(ye) 鄉(xiang) 村特派員高泉:“當時佛坪的食用菌產(chan) 業(ye) 以香菇為(wei) 主,同時,它又是以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的方式銷售出去的,在深加工和工業(ye) 化方麵比較薄弱。我們(men) 必須要將初級的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成農(nong) 商品,甚至成農(nong) 精品,成為(wei) 在互聯網上麵能夠進行銷售的產(chan) 品。”
翟叔家種植了50多畝(mu) 菌菇,每年能收800多斤。以前他隻能把菌菇賣給收菌菇的商販,這樣不僅(jin) 收益低,而且還不穩定。為(wei) 了幫助翟叔打開銷路,周正亞(ya) 用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他賣過新鮮的羊肚菌,但是銷量不怎麽(me) 好。
周正亞(ya) :“特派員給了我很多建議,他覺得我們(men) 這邊菌菇品質比較好,產(chan) 量也能達到,就一起探討開發一款新的產(chan) 品就是菌湯包,這樣就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找對了路子,周正亞(ya) 直播帶貨的銷量也越來越高。去年臨(lin) 近過年的時候,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中央網信辦以及當地電商辦組織了一場直播助農(nong) 活動,周正亞(ya) 在當天的直播中,包括菌菇湯包在內(nei) 的農(nong) 產(chan) 品一共賣了1.5萬(wan) 單,那一次也讓周正亞(ya) 意識到佛坪雖小但電商的市場很大。
如今,周正亞(ya) 的新廠房也在動工修建了,未來在這裏從(cong) 菌棒生產(chan) 到菌菇加工的生產(chan) 鏈條也將建立起來,這不僅(jin) 對產(chan) 品質量的把控會(hui) 有更加明晰的標準,也能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佛坪製造。
周正亞(ya) :“以前就是打工人,隻要一天把工作做好,吃好玩好就好了。但是,回來之後在做電商過程中,自己更能擔起很多責任。因為(wei) 我想把家鄉(xiang) 這些好的產(chan) 品、好的風景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能夠看到。”
和傳(chuan) 統的線下賣貨方式相比,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賣貨的方式變了,銷售的市場也變了。電商平台改變了銷售的空間概念,讓偏遠山區的農(nong) 產(chan) 品得以麵向全國市場,隻要東(dong) 西好、有口碑,不愁賣不出去。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既需要有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也需要有電商銷售的加持。2021年,《“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印發,提出要創新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機製和模式,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比例。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人習(xi) 慣於(yu) 線上購物,“數商興(xing) 農(nong) ”也將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