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交互欣賞模式讓技術與藝術擦出火花

發布時間:2023-07-21 10:39: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譚雪芳(福建師範大學傳(chuan) 播學院教授)

  近來,用手機觀看影視劇的觀眾(zhong) 發現,視頻軟件裏多了很多新功能。比如,當《狂飆》中安欣與(yu) 女友分手心痛到不能自控時,當《天才基本法》中裴之看到林朝夕時,當《奇異劇本鯊》中的主角屏息關(guan) 門時,手機都會(hui) 不規則地震動起來,讓觀眾(zhong) 跟著人物一起心痛、心動、心慌,身臨(lin) 其境地體(ti) 驗劇情。除了根據劇情震動,視頻網站還推出了諸如手指觸碰屏幕時出現愛心、花朵之類與(yu) 劇情相關(guan) 的小圖標等多樣功能。這些以聲、畫、感同步“觸動人心”的交互欣賞模式,折射出影視行業(ye) 在5G、雲(yun) 計算、AI等前沿技術的加持下產(chan) 生的內(nei) 容新形態、用戶新需求以及行業(ye) 新領域。當這些新形態、新需求、新趨勢撲麵而來,影視行業(ye) 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在堅守藝術品質和社會(hui) 責任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這個(ge) 問題亟須思考。

  影像新探索:沉浸感與(yu) 交互性疊加的複合審美過程

  在藝術欣賞中,沉浸與(yu) 交互原本是一對矛盾。傳(chuan) 統影視致力於(yu) 將觀眾(zhong) 的注意力綁定在一個(ge) 具有高度沉浸性的審美時空中,然而新媒體(ti) 技術卻想把可看的影像變為(wei) 可感甚至可操作的交互式影像,讓觀眾(zhong) 與(yu) 劇情深度互動。

  將交互性嵌入影視欣賞,按嵌入程度分為(wei) 信息交互、劇情交互和感知交互三個(ge) 類型。信息交互功能最早可追溯到視頻網站出現時就具有的暫停、回放等按鍵控軌。這種交互方式雖簡單,卻將控製權交給觀眾(zhong) 。隨著AI即時識別和搜索功能的擴展,交互方式日益多元化。如觀劇時“隻看他”,或一鍵百科,或跳轉到商城邊看邊買(mai) ,這些功能縮短了用戶從(cong) “感興(xing) 趣”到“滿足”的消費路徑。還有彈幕,允許用戶邊看邊評,形成集體(ti) 觀賞的劇場感。隨著媒介技術提升,交互方式逐漸從(cong) 外部觀賞深入至內(nei) 部劇情。在互動劇中,觀眾(zhong) 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在劇情分叉點決(jue) 定故事走向的控製者。不過,這兩(liang) 種交互還隻是在劇情的可看性上添加了操控選項。近期《狂飆》等劇通過出其不意的震動功能,實現與(yu) 劇情的感知交互,讓用戶更加真實地感受主人公的情緒和心理,仿佛置身現場,使劇情更立體(ti) 可感。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矛盾的沉浸感和交互性疊加在一起,使欣賞變成一種複合審美過程。

  這種交互欣賞模式開啟了感受影視作品的新路徑,也相應地對影視創作傳(chuan) 播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對於(yu) 內(nei) 容生產(chan) 而言,原本由創作者主導的封閉性故事空間,變成了觀眾(zhong) 身體(ti) 在場、可參與(yu) 操作的具有偶發性的藝術空間。在呈現語言上,以新技術營造的身體(ti) 觸覺改變了觀眾(zhong) 固有的觀賞經驗。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感官刺激,使觀眾(zhong) 產(chan) 生更加豐(feng) 富立體(ti) 的欣賞體(ti) 驗。還有敘事邏輯上,影視創作從(cong) 要兼顧劇外商城、彈幕社交等多媒體(ti) 敘事,到疊加劇內(nei) 可觸、可控的多線分岔敘事。在某種意義(yi) 上,交互欣賞模式不是在“傳(chuan) 達一個(ge) 故事”,而是在“建構一個(ge) 世界”。

  受眾(zhong) 新體(ti) 驗:滿足觀眾(zhong) 對控製感、臨(lin) 場感的追求

  對於(yu) 觀眾(zhong) 而言,交互欣賞是一種新型的媒介感知模式。它改變了人與(yu) 內(nei) 容的連接方式,滿足了網生代觀眾(zhong) 個(ge) 性化表達、體(ti) 驗式消費的需求。網絡視聽已成為(wei) 第一大互聯網應用類別,網生代是其中最為(wei) 活躍的用戶群體(ti) ,他們(men) 受數字化和網絡化影響,自我意識強,習(xi) 慣多任務行為(wei) ,注意力轉瞬即逝,在加速的現實生活中,習(xi) 慣以欣賞影視作品的方式疏解心理壓力。而交互欣賞模式的雙向即時反饋機製,具有控製感和臨(lin) 場感,正好可以滿足網生代的需求。首先,交互欣賞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控製權交給受眾(zhong) ,進度條控製、倍速、多屏播放賦予觀眾(zhong) 重組影視作品時空的控製權,互動劇幹脆將原本“凝神觀照”的觀眾(zhong) 拉入劇中,使他們(men) 像導演一樣決(jue) 定主角的命運,滿足受眾(zhong) 個(ge) 人化表達的需求。其次,交互欣賞具有非常強的臨(lin) 場感。臨(lin) 場感是指在利用媒體(ti) 溝通中一個(ge) 人被視為(wei) “真實的人”的程度及與(yu) 他人聯係的感知程度。交互欣賞通過觸摸、體(ti) 感等身體(ti) 介入,將臨(lin) 場感從(cong) 心理投射提升到了物理感知層麵,被網友稱為(wei) “虛幻的真實感”。

  可以說,交互欣賞模式是技術賦能影視傳(chuan) 播與(yu) 年輕受眾(zhong) 呈現獨特代際特征相互作用下催生的文化新形態。從(cong) 技術維度來看,按鍵控軌、劇情互動是簡單的,震動交互甚至是簡陋的,但置於(yu) 大眾(zhong) 文化視野中來考量,觸動不僅(jin) 意味著可觸碰,更意味著影視作品展示和表達精神世界的方式發生改變。它顛覆了傳(chuan) 統影視觀賞以視覺為(wei) 中心的既有模式,賦予了影視創作生產(chan) 傳(chuan) 播更多的可能性。互動劇則對影視生產(chan) 原有模式產(chan) 生影響,使編劇、剪輯等工種的作用更加凸顯。作品也突破傳(chuan) 統敘事框架,讓劇情更富於(yu) 變化,吸引觀眾(zhong) 做出選擇。隨著移動網絡、虛擬現實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手勢跟蹤、眼球追蹤、語言交互以及傳(chuan) 感器等將把身體(ti) 感知深度地嵌入敘事,交互欣賞模式還有很多想象空間有待開發。技術帶來的變化應接不暇,如何引導這些新功能更好地展示影視作品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力量,傳(chuan) 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將成為(wei) 業(ye) 界麵臨(lin) 的全新挑戰。

  發展新境界:為(wei) 高質量持續發展進行長遠布局

  交互欣賞模式為(wei) 影像敘事和觀看體(ti) 驗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行業(ye) 帶來很多問題或者隱憂。第一,影視劇的本質是講故事,互動固然會(hui) 突破常規審美機製,使觀眾(zhong) 產(chan) 生陌生感甚至震驚感,但也降低了觀影體(ti) 驗的流暢度。尤其震動的時長、頻率設置如不合適,反而會(hui) 讓人跳戲或產(chan) 生不適的觀感。因此,如何在敘事中平衡沉浸感和交互性之間的關(guan) 係,至關(guan) 重要。第二,互動劇不論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的世界有多麽(me) 廣闊、結局有多麽(me) 獨特,都不過是編好的既定劇本。原本由豐(feng) 富的人物內(nei) 心、多樣的人物關(guan) 係以及不同的結局所建構的充滿想象力的故事空間,往往被簡化為(wei) 有限可數的選項或缺乏靈性意蘊的幾條路線規劃。一旦觀看變成直接的感官刺激,“留白之美”缺失,就有可能使主觀能動的觀眾(zhong) 淪為(wei) 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瀏覽者”。第三,倍速播放、“隻看他”、快進等播放功能使很多用戶習(xi) 慣於(yu) 快速刷劇。這一變化使影視作品原本讓人們(men) “慢下來”、舒緩壓力、放鬆心情的文化功能逐漸消解,反而加劇了大眾(zhong) 在快節奏生活中積壓的焦慮情緒。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觀劇需求,還倒逼創作生產(chan) 。一種情節強、節奏快、思想淺的爽劇類型出現,擠壓了內(nei) 涵深刻但節奏相對較慢的精品劇作的生存空間。第四,彈幕的大部分內(nei) 容屬於(yu) 簡單直白的情緒化表達,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價(jia) 值。有些觀點片麵偏激,還時不時出現不文明用語,傳(chuan) 播消極負麵的價(jia) 值理念,甚至可能引發網絡暴力,若不加以監管引導,容易失控。

  如果說科技的高度決(jue) 定了一個(ge) 行業(ye) 和領域的發展速度,那麽(me) 價(jia) 值觀則決(jue) 定了它最終能跑多遠。交互欣賞模式剛剛起步,究竟該如何發展,才能讓技術與(yu) 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出屬於(yu) 這個(ge) 時代的豐(feng) 饒的精神果實,既關(guan) 乎技術的潛能、受眾(zhong) 的需求,更考驗著影視從(cong) 業(ye) 者的創作能力和精神格局。因此,影視從(cong) 業(ye) 者要由“技”入“藝”,正確運用新技術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思想情感,使富有創新性的文化創造有機融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之中,以更加深刻的審美啟迪、更加積極的價(jia) 值理念不斷豐(feng) 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這是交互欣賞模式乃至影視生產(chan) 傳(chuan) 播能夠實現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長遠布局。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9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