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8個省份已建成869個集中監管倉

發布時間:2022-02-18 10:10:00來源: 法治日報

  28個(ge) 省份已建成869個(ge) 集中監管倉(cang)

  市場監管總局推進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ti) 係建設

  □ 本報記者 萬(wan) 靜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透露,該局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進口冷鏈食品信息化追溯的部署要求,堅持“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的總策略,落實冷鏈“物防”責任,加快推進集中監管倉(cang) 建設,持續推進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ti) 係建設。截至2022年2月8日,全國有28個(ge) 省份已建成869個(ge) 集中監管倉(cang) 。

  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以下簡稱國家平台)2020年12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2021年1月13日實現與(yu) 32個(ge) 省級平台對接。構建國家級平台、省級平台和企業(ye) 級平台共同組成的三級架構,旨在形成畜禽肉、水產(chan) 品等重點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信息化追溯。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進口冷鏈食品“物防”工作實踐中,集中監管倉(cang) 在快速排查檢出陽性事件、切斷潛在疫情傳(chuan) 播渠道、提升問題凍品應急處置效率、節約處置成本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規範各地集中監管倉(cang) 建設、運行和信息化工作,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cang) 建立與(yu) 運行技術指南等文件,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托集中監管倉(cang) ,加強追溯閉環管理。

  具體(ti) 操作方麵,集中監管倉(cang) 對海關(guan) 口岸放行的進口冷鏈食品入庫統一消殺、統一檢測,獲得出倉(cang) 證明後,方可進入市場銷售。據悉,市場監管總局正大力推動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cang) 信息化管理,建立集中監管倉(cang) 主體(ti) 信息和出入倉(cang) 進口冷鏈食品追溯信息電子檔案,動態更新數據,開展網絡巡查,及時風險預警,形成責任閉環。

  此外,浙江、廣東(dong) 、重慶等24省份市場監管部門向國家平台實時對接集中監管倉(cang) 視頻數據,實現對進口冷鏈食品的網絡巡查、遠程監管。

  據了解,目前,國家平台已納入《“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依托集中監管倉(cang) ,升級打造國家平台2.0版,加快構建食品安全“市場口岸”。

  記者注意到,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規劃》。《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冷鏈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消費實際,圍繞“6+1”重點品類,包括肉類、水果、蔬菜、水產(chan) 品、乳品、速凍食品等生鮮食品以及疫苗等醫藥產(chan) 品,聚焦製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對“十四五”時期冷鏈物流發展作出全麵部署。

  《規劃》明確在“十四五”期間,將圍繞支撐構建“四橫四縱”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絡,結合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空間格局、大型消費市場以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區域分布,依托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承載城市開展基地建設。到2025年,布局建設100個(ge) 左右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為(wei) 核心、產(chan) 銷冷鏈集配中心和兩(liang) 端冷鏈物流設施為(wei) 支撐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帶動提升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運行水平,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運銷一體(ti) 化運作、全程“不斷鏈”水平明顯提高,有效發揮冷鏈物流在支撐農(nong) 產(chan) 品規模化生產(chan) 、調節跨季節供需、減少流通環節損耗浪費、平抑市場價(jia) 格波動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冷鏈物流作為(wei) 現代物流體(ti) 係中的重要分支,關(guan) 係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物醫療等多個(ge) 方麵。尤其是疫情暴發以來,醫療運輸方麵十分需要冷鏈物流。從(cong) 國民經濟和民生保障角度來看,相關(guan) 部門會(hui) 投入更多力量並通過政策傾(qing) 斜支持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加強進口冷鏈食品信息化追溯的部署也是其中重要一步。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