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川渝高竹新區:唱好“雙城記” 當好“橋頭堡”

發布時間:2023-02-23 16:26: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2月21日電 (胡虹、焦磊)“重慶、四川的事在這裏都可以辦。”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負責人潘縉生向前來谘詢的市民介紹。2月20日,“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chuan) 采訪團走進川渝高竹新區,近距離感受全國首個(ge) 跨省域實體(ti) 化運行的共建新區發生的新變化。

  川渝高竹新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攜手合作共建。新區規劃麵積262平方公裏,其中四川廣安市138平方公裏、重慶渝北區124平方公裏,包括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和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行政區域,現有戶籍人口18.3萬(wan) 人。

  作為(wei)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的“橋頭堡”,川渝高竹新區肩負著探索經濟區與(yu) 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大使命。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個(ge) 跨省稅費征管服務平台,打破了稅費征管的“行政邊界、層級界限、空間分割”,打通了跨省辦稅繳費“最後一公裏”,中心實現了多個(ge) 全國首創。

  “現在這個(ge) 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到了家門口,比以前方便多了。”四川鄰水縣高灘鎮居民李龍全一邊辦理租車費發票,一邊感歎:“以往,辦理稅費相關(guan) 業(ye) 務,要往鄰水縣城跑,路上就要花費一個(ge) 多小時。現在,不僅(jin) 節約了路程,幾分鍾就能辦好。”

  潘縉生告訴采訪團記者,經過梳理,川渝兩(liang) 地稅費差異118項,新區財稅金融局與(yu) 廣安市、渝北區相關(guan) 部門多次溝通對接,已對50項稅費政策執行口徑達成一致,剩餘(yu) 68項正逐步統一,有效提升了新區納稅人辦稅體(ti) 驗。

  自2021年10月20日中心成立以來,已累計向納稅人提供線上線下辦稅服務13.37萬(wan) 餘(yu) 筆,實現稅費收入8.34億(yi) 元,為(wei) 納稅人節省辦稅車程1297萬(wan) 餘(yu) 公裏。

  川渝高竹新區的優(you) 勢不僅(jin) 體(ti) 現在政務服務方麵,區位優(you) 勢更是拉進兩(liang) 地距離,讓產(chan) 業(ye) 和人流互通互融。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尹君介紹,新區緊靠重慶中心城區,距重慶兩(liang) 江新區15公裏、江北國際機場35公裏、重慶北站55公裏、果園港52公裏,毗鄰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重慶保稅港區、重慶臨(lin) 空經濟示範區等國家級功能平台,屬“重慶半小時通勤圈”。境內(nei) 包茂高速、G210線縱貫南北,連接重慶中心城區主要有南北大道三期、川渝路二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幹線。

  “我們(men) 公司有很多來自重慶的同事,南北大道三期通車後,高竹新區與(yu) 重慶中心城區的行車時間將縮短至30分鍾,通勤就更方便了。”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入駐高竹新區後,公司不僅(jin) 投入了15 台世界先進的汽車製造設備,還引進了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及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團隊進行研發工作。

  尹君稱,目前建成區的麵積為(wei) 6平方公裏,主要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生態文旅康養(yang) 、都市近郊現代農(nong) 業(ye) “2+1+1”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截至目前,我們(men) 已累計入駐181戶企業(ye) ,主要生產(chan) 汽車零部件,其中90%為(wei) 重慶配套。”尹君說,新簽約重慶工職院高竹校區、川渝科創基地等項目38個(ge) 、協議投資333億(yi) 元。初步形成以汽車研發製造為(wei) 主的裝備製造業(ye) 集群,是重慶兩(liang) 江新區配套產(chan) 業(ye) 園、四川省新型工業(ye) 化示範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chan) 業(ye) 合作示範園區。

  此外,川渝科技創新基地正在全力建設。該項目位於(yu) 川渝高竹新區核心區,總投資約23億(yi) 元,用地麵積約567畝(mu) ,於(yu) 2022年1月開工建設,擬於(yu) 2025年底全麵建成。項目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chan) 業(ye) 。項目分為(wei) 產(chan) 業(ye) 孵化區、科創孵化區、配套服務區三個(ge) 功能區。

  目前,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四川省汽車行業(ye) 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低碳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四川精準檢驗檢測集團等6個(ge) 項目簽訂入駐協議,待科創基地建成後正式入駐。屆時,基地將有望成為(wei) 川渝高竹新區乃至川渝區域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源動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