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當深秋的陽光灑向大地,東(dong) 營楊廟·黃河裏旅遊度假區也熱鬧起來:文藝演出、草地露營、美食品鑒……自9月28日正式運營以來,這裏已接待遊客1萬(wan) 人次。
2021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東(dong) 考察時指出,黨(dang) 中央對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保證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高度重視,要紮實做好安居富民工作,確保人民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總書(shu) 記的話,我們(men) 牢記在心。”東(dong) 營市墾利區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麥榮說,依托羅蓋村原址村落,我們(men) 規劃打造綜合性鄉(xiang) 村微度假旅遊目的地。旅遊度假區全部建成後,將直接提供就業(ye) 崗位200餘(yu) 個(ge) ,輻射帶動就業(ye) 500餘(yu) 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是總書(shu) 記對山東(dong) 提出的明確要求。從(cong) 全麵完成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到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新增就業(ye) 連年超過120萬(wan) 人,到實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體(ti) 十年雙倍增行動,再到9類困難群體(ti) 救助標準大幅提高……山東(dong)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堅定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實現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務更好、社保兜底更牢,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拚出美好生活的新畫卷。
抓住重點、精準施策
讓美好生活更加“可見可感”
10月13日7點多,把孩子送到學校後,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六合新村村民周建梅來到六合新村服務中心東(dong) 邊的地毯加工車間。雙手在編織機經緯線之間穿梭,周建梅樂(le) 嗬嗬地說:“不出村台就有活兒(er) 幹,每個(ge) 月有2000元的收入,不僅(jin) 能顧家,莊稼活兒(er) 也不耽誤。”
三年前,周建梅一家告別了生活多年的“水窩子”,搬進了六合新村村台上的新家:一套144平方米的樓房。新村裏不僅(jin) 新建了小學,還引進了地毯加工等產(chan) 業(ye) 項目,配套建設了3個(ge) 致富車間,在家的婦女老人有了就近工作的去處。眼下,看著新村發展越來越好,村裏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黃桃種植產(chan) 業(ye) ,周建梅和外出打工的丈夫合計著,來年也流轉過來十幾畝(mu) 地,在家鄉(xiang) 創業(ye) ,“日子肯定會(hui) 一天比一天好”。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作為(wei) 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nong) 業(ye) 大省,山東(dong) 既有多年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也有多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抓住重點、精準施策,全省上下努力探索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山東(dong) 路徑。
灘區群眾(zhong) 是總書(shu) 記深深的牽掛。山東(dong) 全麵完成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累計投資371億(yi) 元,建成外遷社區、村台社區55個(ge) ,新建護城堤33.9公裏,改造提升舊村台99個(ge) 、臨(lin) 時撤離道路473公裏,圓了60萬(wan) 灘區群眾(zhong) 的“安居夢”。近年來,山東(dong) 製定進一步鞏固灘區遷建成果後續扶持政策,建設53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總投資64億(yi) 元,2022年灘區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9.9%。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在蒙陰縣的百花峪村,蜿蜒3.6公裏的環山路,以平均每公裏9家民宿、農(nong) 家樂(le) 的密度,繪就一條“美麗(li) 經濟”帶。作為(wei) 山東(dong) 省共同富裕先行示範縣(市、區)之一,蒙陰縣在綠色低碳生態促共富上積極探索,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放眼全省,各地積極創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齊魯樣板示範區、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集中推進區,闖出百姓富裕之路。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山東(dong) 全麵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促進就業(ye) 增收,不斷提高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水平。今年1—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ye) 97.55萬(wan) 人,較去年同期增長2.87%。作為(wei) 一項促進共同富裕全局性、牽引性、標誌性的重大任務,山東(dong) 深入實施城鄉(xiang) 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近年來,全省累計開發城鄉(xiang) 公益性崗位125.3萬(wan) 個(ge) ,安置上崗123.4萬(wan) 人,目前在崗114.2萬(wan) 人。
深化改革、強化統籌
推動公共服務城鄉(xiang) 之間“同頻共振”
近日,黃河北岸的濟南市天橋區桑梓小學,一場足球比賽正在進行。作為(wei) 天橋區冠軍(jun) 隊,桑梓小學女足隊迎戰平陰縣洪範池鎮小學隊。“學校足球老師是從(cong) 城市學校來支教的‘外援’,後來喜歡上這群農(nong) 村娃,就留了下來。經過大家努力,學校已成為(wei) 濟南市體(ti) 育教研示範學校。”桑梓小學校長宋明媚說。
兩(liang) 年前,根據“縣管校聘”政策,宋明媚從(cong) 天橋區優(you) 質學校聘到相對偏遠的桑梓小學,把項目式學習(xi) 和優(you) 秀課程帶了過來。農(nong) 村和城市學校互派教師交流輪崗,也讓更多優(you) 質教育資源流向像桑梓小學一樣的農(nong) 村學校。
隨著山東(dong) 全域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和義(yi) 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全省交流輪崗校長教師達23萬(wan) 餘(yu) 人次,其中城鎮學校向農(nong) 村學校交流教師4.9萬(wan) 餘(yu) 人,城鄉(xiang) 師資均衡配置不斷優(you) 化。
城鄉(xiang) 之間“同頻共振”的,不止於(yu) 此。共同富裕,重在城鄉(xiang) “共同”。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統籌,山東(dong)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滿足城鄉(xiang) 居民公共服務需求。
走進淄博市沂源縣一些較大型村莊,能看到老人們(men) 聚在“沂源紅”幸福家園民生綜合體(ti) ,享受著就餐、洗澡、診療等養(yang) 老服務。依托全域353處“沂源紅”幸福家園民生綜合體(ti) 和助餐服務點,沂源縣446個(ge) 村(居)實現基本養(yang) 老服務全覆蓋。
山東(dong) 是農(nong) 村老年人口大省。近年來,山東(dong) 以農(nong) 村老年人需求為(wei) 導向,不斷健全完善縣、鄉(xiang) 、村、家庭四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目前,全省縣級敬老院、鄉(xiang) 鎮區域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均達100%,共建設農(nong) 村幸福院12576處、農(nong) 村助老食堂7435處。針對農(nong) 村留守老年人,還建立巡訪關(guan) 愛製度,定期開展探視幫扶服務。
如今,“優(you) 質均衡”四個(ge) 字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似柴米油鹽融進了百姓尋常生活。根據山東(dong) 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到2025年,全省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將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hui) 多元參與(yu) 、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將達到新水平。
做好創新社會(hui) 治理這篇大文章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解鎖“幸福密碼”
“進城,可以上大堤坐公交車;送孩子上幼兒(er) 園,走路10分鍾;有個(ge) 頭疼腦熱,村口的診所都能看了。”東(dong) 阿縣銅城街道艾山新村村民殷和常說,“便利”體(ti) 現在方方麵麵,之前他需辦理水域灘塗養(yang) 殖證,就到村口的新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審批服務驛站提交了申請材料。“以前得上十幾公裏以外的縣城服務大廳,現在不到兩(liang) 周就辦好了。”
這得益於(yu) 艾山新村2021年在全縣率先實體(ti) 化運行新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人社、民政、工商、殘聯等部門27項與(yu) 村民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服務事項全部下沉,實現了“不出村,把事辦”。自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成立以來,辦理事項220餘(yu) 件。
在繪就共同富裕新畫卷的過程中,社會(hui) 治理是一塊起著重要作用的“壓艙石”。近年來,山東(dong) 不斷健全完善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持續推動社會(hui) 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網格員是社區安寧的守護者,在齊魯大地上,千千萬(wan) 萬(wan) 專(zhuan) 兼職網格員用智慧和汗水織密平安網絡。
考慮到轄區居民白天忙於(yu) 工作,濱州廣泛開展“百姓夜話”活動。傍晚時分,網格員和居民們(men) 圍坐一起,聽聽群眾(zhong) 有哪些煩心事,一起商量怎樣更好解決(jue) 問題。沾化區委政法委副書(shu) 記李純偉(wei) 介紹,他們(men) 還充分用好市裏統一開發的“百姓管家”平安碼,居民群眾(zhong) 可以“掃碼入網、一網通辦”,隨時隨地尋求網格員幫助。截至目前,沾化區“百姓夜話”活動開展2萬(wan) 餘(yu) 場次,覆蓋網格群眾(zhong) 15.88萬(wan) 戶次,收集問題訴求1422條,意見建議727件,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7件。
“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家園。”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解鎖更多社區治理新路徑,山東(dong) 各地正立足實際,積極行動:淄博市高青縣通過“網格長—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四級聯動服務體(ti) 係,打通社區治理“最後一公裏”;濟寧市梁山縣用活社區黨(dang) 委、村幹部、社區工作者、年輕黨(dang) 員“四支隊伍”,不斷完善民主協商議事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共商小區事務、共建幸福家園、共享治理成果,“幸福故事”正在不斷上演。(張春曉 齊靜 劉一穎 報道 趙念東(dong) 趙國陸 高田 通訊員 劉歡 許誌浩 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