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海關(guan) 在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對出口藜麥種子開展現場查驗。西寧海關(guan) 供圖
外國客商對藜麥產(chan) 品感興(xing) 趣。
農(nong) 戶種植藜麥。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青海三江沃土公司提供。
2024年12月31日,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的藜麥種子出口獲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審核通過。
步入2025年,在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藜麥種子包裝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忙著對藜麥種子進行稱重、打包、裝箱,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這批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的藜麥種子經西寧海關(guan) 所屬格爾木海關(guan) 檢疫合格後,於(yu) 1月16日正式起運發往西班牙和丹麥,這是青海自主培育的藜麥種子實現首次出口,也是全國範圍內(nei) 首次出口藜麥種子。
我們(men) 看到,青海省海西種業(ye) 在生產(chan) 培育、拓展國際市場、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國際化進程上邁出了堅實一步,也是青海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的一次閃耀亮相,更是青海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向世界的生動注腳。
自主研發,讓藜麥勃發“芯”力量
藜麥原產(chan) 於(yu) 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其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ang) 元素的含量高於(yu) 大多數穀物,是目前唯一一種單體(ti) 植物即可滿足人體(ti) 營養(yang) 需求的作物,在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方麵潛力巨大。
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江沃土公司”)成立於(yu) 2014年3月,是青海省藜麥產(chan) 業(ye) 發起者,中國最早取得藜麥品種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企業(ye) ,中國首個(ge) 獲得藜麥育種生產(chan) 及出口資質單位,中國藜麥種植、加工標準製定單位,高新技術型企業(ye) ,青海省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e) ,青海藜麥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單位。
三江沃土公司董事長黃朝斌介紹:“青海藜麥是我們(men) 引進種植的,該作物種子受原產(chan) 地保護,引進種子十分困難,而種子又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沒有好的種質資源農(nong) 業(ye) 就無法延續,所以我堅定信念一定要把藜麥種業(ye) 發展起來。”
十年來,三江沃土公司先後培育並審定登記出青藜係列品種8個(ge) ,三江藜1號、2號,科藜1號、2號等藜麥新品種具有抗逆性強、適種範圍廣、產(chan) 量穩定、品質優(you) 良、營養(yang) 價(jia) 值高等特點,其中青藜1號、三江藜1號、2號在全國推廣種植麵積最大,累計種植麵積超百萬(wan) 畝(mu) 。
記者了解到,此次獲得出口審批的藜麥種子包括“青藜1號”“三江藜1號”“三江藜2號”“科藜1號”等四個(ge) 品種,這些品種均是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與(yu) 山西稼祺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農(nong) 林科學院、海西州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在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十幾年如一日執著探索,聯合研發並精心篩選培育而成,這些品種具有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產(chan) 量穩定、品質優(you) 良等特點,在國內(nei) 多個(ge) 地區進行了廣泛的種植試驗和推廣,深受種植戶的喜愛和認可,具備在國際市場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和潛力。
科技賦能,讓藜麥有“智”更有“質”
海西州地處柴達木盆地,其海拔高、日照長、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與(yu) 藜麥原產(chan) 地安第斯山脈高度相似,被譽為(wei) “藜麥種植的黑土地”。
2012年,首批玻利維亞(ya) 的藜麥原種引入柴達木盆地。在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三江沃土公司成功研發出“青藜係”“三江藜係”“科藜係”等多種抗逆高產(chan) 的優(you) 質品種,藜麥平均畝(mu) 產(chan) 可達230公斤,產(chan) 量高於(yu) 國外原產(chan) 地和國內(nei) 其他產(chan) 區,青海成為(wei) 全國最優(you) 質的藜麥育種和種植基地之一。
柴達木盆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是種植藜麥的天然沃土,三江沃土公司的藜麥種子出口也並非偶然。自2014年三江沃土公司將“外來物種”引進到青海種植成功後,連續四年舉(ju) 辦國際藜麥產(chan) 業(ye) 發展高峰論壇暨藜麥豐(feng) 收節,邀請國內(nei) 外藜麥專(zhuan) 家參加論壇交流,引起了國際國內(nei) 從(cong) 事藜麥研究的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及從(cong) 業(ye) 者的高度關(guan) 注。
“本次種子出口的目標市場主要在歐洲丹麥、西班牙等國,北美洲加拿大、南美洲阿根廷、非洲摩洛哥等國家已向我們(men) 提出進口要求,這些地區對藜麥種子有著較大的需求,主要原因在於(yu) 藜麥這個(ge) 優(you) 質食材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青睞,市場需求成倍增長,且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對優(you) 質種子的依賴程度較高。”黃朝斌說。
通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客戶溝通,三江沃土公司了解到國外當地種植戶對柴達木盆地藜麥種子表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預計在未來幾年,柴達木盆地生產(chan) 的藜麥種子出口業(ye) 務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可為(wei) 企業(ye) 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種子產(chan) 業(ye) 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據了解,為(wei) 確保種子的質量安全符合國際標準,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為(wei) 青海實施了“青海藜麥可持續規模化綠色生產(chan) 與(yu) 價(jia) 值提升項目”,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支持建立了“高原藜麥良種繁育體(ti) 係建設”,海西州農(nong) 牧局支持建設了“海西州藜麥良種繁育基地”。
同時,生產(chan) 企業(ye) 建立了嚴(yan) 格的質量控製體(ti) 係,在種子生產(chan) 環節,嚴(yan) 格按照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範進行操作,從(cong) 源頭上保證種子的純度和優(you) 良特性;在種子加工過程中,采用先進的加工設備和工藝,對種子進行精選、包衣、包裝等處理,確保種子的淨度、發芽率和水分含量等指標符合出口要求;在質量檢測方麵,企業(ye) 委托了專(zhuan) 業(ye) 的質檢團隊,對每一批次的出口種子進行全麵、嚴(yan) 格的檢測,包括品種真實性鑒定、純度檢測、病蟲害檢測等多個(ge) 項目,確保種子質量萬(wan) 無一失。
衝(chong) 出國門,藜麥種子實現出口零突破
三江沃土公司獲得種子出口業(ye) 務審批是企業(ye) 發展曆程中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也是新的起點。
黃朝斌說:“去年年底,西班牙和丹麥的種植企業(ye) 想引進我公司種子進行試種,但我們(men) 缺乏出口經驗,不知道如何辦理相關(guan) 手續,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西寧海關(guan) 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提供幫助,我們(men) 才得以順利通過全國首個(ge) 出境藜麥種子生產(chan) 基地注冊(ce) 登記和藜麥種子出口審批,實現出口零突破。”
“企業(ye) 想出口藜麥種子的話,首先要獲得海關(guan) 的出境種苗花卉生產(chan) 企業(ye) 注冊(ce) 登記,由於(yu) 這個(ge) 注冊(ce) 登記是行政許可事項,所以要求很嚴(yan) 格。西寧海關(guan) 在了解企業(ye) 情況後,先把出口流程告知企業(ye) ,然後第一時間赴企業(ye) ‘手把手’輔導,指導企業(ye) 建立健全內(nei) 部質量安全管理體(ti) 係,規範有害生物防控、產(chan) 品溯源等關(guan) 鍵節點,提升企業(ye) 質量安全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水平,幫助企業(ye) 獲得出口‘身份證’。”西寧海關(guan) 動植物和食品檢驗檢疫處副處長梁莉介紹。
經過四個(ge) 多月時間的申請,三江沃土公司取得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頒發的《農(nong) 作物種子進出口許可證》和西寧海關(guan) 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寧海關(guan) 出境特定植物及其產(chan) 品和其他檢疫物的生產(chan) 、加工、存放單位注冊(ce) 登記證書(shu) 》,確保出口業(ye) 務合法合規。
三江沃土公司也是目前全國唯一取得藜麥種子進出口全套資質的企業(ye) 。
受藜麥原產(chan) 地國家藜麥種子的嚴(yan) 格管控,國際藜麥種子曆來是“一藜難求”,現在青海藜麥種子突破瓶頸,衝(chong) 出國門,走向世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種子出口我們(men) 是首次,對種子出口知識和相關(guan) 要求我們(men) 是一無所知,我們(men) 也特別感謝西寧海關(guan) 為(wei) 企業(ye) 之所想,為(wei) 企業(ye) 之所急,從(cong) 種業(ye) 基地的選址,生長期的管理,成熟後的收獲,倉(cang) 儲(chu) 包裝的要求等全程多次上門指導,在出口過程中更是不厭其煩地指導填報各種資料,開辟綠色通道優(you) 先抽檢,主動對接出關(guan) 口岸,直至順利出口。”黃朝斌談道。
此次也是西寧海關(guan) 首次對藜麥種子出口做監管,在這個(ge) 過程中,西寧海關(guan) 積極跟企業(ye) 對接,盡量把在海關(guan) 的辦事時長壓縮到最短,幫助企業(ye) 盡快把種子出口出去,體(ti) 現出海關(guan) 的辦事效率和服務企業(ye) 的宗旨,讓企業(ye) 感受到出口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青海藜麥種子的首次出口,不僅(jin) 是中國農(nong) 業(ye) 科技實力的體(ti) 現,更是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融入全球市場的生動實踐。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yu) 創新驅動的產(chan) 業(ye) 模式,青海正以“青字號”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紐帶,向世界講述青海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故事。
藜麥的國際化突破與(yu) 啟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的藜麥種子於(yu) 1月16日首次出口西班牙和丹麥,這是中國自主培育的藜麥種子首次走出國門,標誌著青海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裏程碑式的一步。這一突破是中國種業(ye) 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的縮影,其背後蘊含著政策支持、科技賦能與(yu) 生態優(you) 勢的協同效應。更有深意的是,它驗證了高原農(nong) 業(ye) 通過差異化競爭(zheng) 實現國際化發展的可行性。青海藜麥的“純淨基因”(無汙染環境與(yu) 有機種植)和“科技基因”(自主研發品種)使其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獨特競爭(zheng) 力,成為(wei) “青字號”農(nong) 產(chan) 品的代表。
青海藜麥種業(ye) 的崛起,離不開科技攻關(guan) 與(yu) 政策支持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層麵,青海三江沃土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ye) 與(yu) 科研機構聯合攻關(guan) ,構建了從(cong) 種質資源評價(jia) 、雜交育種到良種繁育的完整技術體(ti) 係,並通過標準化種植管理,如田間檢疫、水分控製,確保種子質量。例如,針對藜麥成熟後遇水易發芽的難題,柴達木盆地幹燥的氣候成為(wei) 天然優(you) 勢,結合精準灌溉技術,有效保障了種子商業(ye) 價(jia) 值。
政策層麵,西寧海關(guan) 的“新質監管力”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通過“關(guan) 長送政策上門”“一對一幫扶”等機製,海關(guan) 幫助企業(ye) 突破歐盟檢疫壁壘,建立從(cong) 田間到出口的全鏈條監管模式,縮短審批周期。此外,青海省政府將藜麥列為(wei) 十大農(nong) 牧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資金扶持、品牌建設,如“柴達木藜麥”區域公用品牌和標準化體(ti) 係建設,如《藜麥加工規範》,推動產(chan) 業(ye) 從(cong) 分散種植向集群化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青海藜麥的國際化並非孤立事件。2024年青海進出口總值增長23.2%,增速居全國第二,其中藜麥種子及加工產(chan) 品的貢獻不容忽視。與(yu) 此同時,烏(wu) 蘭(lan) 縣藜麥等10個(ge) 特色產(chan) 品獲香港優(you) 質“正”印認證,進一步強化了國際市場對青海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質信任。
盡管前景廣闊,青海藜麥產(chan) 業(ye) 仍麵臨(lin) 多重挑戰。首先,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加劇,需持續保持品種創新優(you) 勢,避免陷入低價(jia) 同質化競爭(zheng) 。其次,氣候變化可能影響高原生態穩定性,需加強抗逆性品種研發。
青海藜麥種子的出口,證明依托生態稟賦、科技創新與(yu) 政策護航,不具備農(nong) 業(ye) 地理優(you) 勢的高海拔地區同樣能在全球農(nong) 業(ye) 價(jia) 值鏈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一案例為(wei) 其他高原特色作物(如青稞、沙棘)的國際化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也為(wei) 青海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書(shu) 寫(xie) 了生動注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