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nong) 民。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全麵小康大家一起走!”
2020年5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hui) 議的經濟界委員中間,同他們(men) 親(qin) 切交談、共商國是,其間,他提到自己心中的特殊情結。
1969年,不滿16歲的習(xi) 近平來到陝西梁家河,開啟了7年知青歲月。在那裏,他曾任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打井、修梯田、打壩淤地、建沼氣池。
回憶起當年陝北農(nong) 村的生活,總書(shu) 記提到一段對話。
“那個(ge) 時候我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men) 覺得過什麽(me) 樣的日子最好,具體(ti) 目標是什麽(me) ?”
老百姓給出三個(ge) 答案:第一個(ge) 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ge) 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麵等純糧食;第三個(ge) 目標,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
“我說,你們(men) 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麽(me) 更高的境界。”總書(shu) 記回憶道,“他們(men) 的回答是——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這個(ge) “金扁擔”,他就理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
無論是“經常吃肉”,還是“挑著金扁擔”,老百姓特別是農(nong) 民對於(yu) 現代化的質樸願望,成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愛農(nong) 重農(nong) 、興(xing) 農(nong) 強農(nong) 的深厚情感積澱。
十幾億(yi) 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
“中國要強,農(nong) 業(ye) 必須強;中國要美,農(nong) 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nong) 民必須富。”
“隻有深刻理解了‘三農(nong) ’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men) 這個(ge) 黨(dang) 、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nong) 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nong) 村。”
總書(shu) 記的這些論述,意涵深邃,又深入淺出。
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意見》發布,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文件提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鄉(xiang) 村建設水平、鄉(xiang) 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計推動農(nong) 業(ye) 增效益、農(nong) 村增活力、農(nong) 民增收入,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農(nong) 業(ye) 基礎更加穩固、農(nong) 村地區更加繁榮、農(nong) 民生活更加紅火,這一直都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深切牽掛。
|出品人:陳陸軍(jun)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伊璐
|中國新聞網“習(xi) 言道”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