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4月22日上午,西藏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員進京考察團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參加座談培訓。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員進京考察團”學員在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合影留念 攝影:莫幹措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野保團的學員們(men) 分別前往各類動物飼養(yang) 館參觀。救護中心的專(zhuan) 家為(wei) 學員們(men) 講解了野生動物救護的基本知識、常見疾病診斷與(yu) 治療方法,以及他們(men) 在救護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學員們(men) 交流環節,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魯瑪加納管理站站長強巴講述了他的故事。
講解員在介紹野生動物救助知識 攝影:莫幹措
雙湖縣是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擁有最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是眾(zhong) 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縣城。“魯瑪加納”,藏語為(wei) ལུ་མ་སྐྱ་ནར,即“灰色條狀魯瑪湖”。因管理站前有一片灰白色(སྐྱ་)的條狀(ནར)湖水(ལུ་མ)而得此名。據強巴介紹,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雙湖縣目前共成立了15個(ge) 自然保護區專(zhuan) 業(ye) 管理站,魯瑪是其中一站。作為(wei) 距離縣城最為(wei) 偏遠的管理站,條件也最為(wei) 艱苦。
圖為(wei) 西藏那曲雙湖縣魯瑪加納管理站 (強巴供圖)
“每一天的巡護都要行駛很長的距離,有時候甚至會(hui) 超過100公裏。遇到雨雪天氣,車輪陷入泥潭便是最致命的。因為(wei) 地處偏遠,沒有信號,補給物沒法及時供應時隻能留在車裏過夜。”這是強巴與(yu) 他同事們(men) 的工作日常。
雙湖縣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強巴同他同事們(men) 有時要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山。記者問強巴:“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工作你曾想過放棄嗎?” “當你走進一望無際的羌塘草原,那種感覺會(hui) 令你震撼,你能近距離地接觸這些動物,時間久了它們(men) 會(hui) 走進你的心裏。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yi) ,沒法用金錢來衡量。”強巴堅定而有力地回答。
圖為(wei) 強巴和同事在巡護路上被困(強巴供圖)
2016年參加工作至今,強巴同他三位同事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從(cong) 未放棄。“這背後離不開妻子的默默付出。我知道自己的經濟條件很有限,沒法給家人提供富裕的生活,但是家人非常支持和理解我,我感到很欣慰。自己被選為(wei) 站長也是村裏人對我的信任,我自己也喜歡這份工作,一定不能辜負他們(men) 。”
“巡護過程中會(hui) 遇到很多野生動物,有棕熊、藏羚羊、野犛牛等,遇到受傷(shang) 的動物,我們(men) 會(hui) 盡最大的努力去救助。這次救助培訓對我有很大意義(yi) ,我想把學到的新技能、新知識更好地用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麵。”強巴說。
圖為(wei) 強巴(右四)和同事們(men)
近些年來,藏羚羊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增多,其他野生動物的種類也逐漸增多,這得益於(yu) 國家相關(guan) 部門的努力,也得益於(yu) 像強巴這樣默默付出的“守護者”。麵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巡護工作,強巴和他的同事們(men) 不但不覺得枯燥乏味,卻感到無比光榮。他們(men) 不是在重複巡護任務,而是在守護整個(ge) 羌塘草原的野生動物,與(yu) 羚羊結伴,和犛牛為(wei) 伍。
“我知道人終將會(hui) 老去,但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精神卻永遠不會(hui) 老,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守護好雪域高原上的藍天淨土。”“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的羌塘”“要做羌塘自然保護區的最美‘守護者’。”以上是魯瑪加納管理站站長強巴分享的故事。(新利平台 記者/莫幹措 周晴晴 張萌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