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前,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在“世界屋脊”建成通車,這是世界公路建築史上的不朽奇跡,是各族群眾(zhong) 勠力同心、敢為(wei) 人先的逐夢壯舉(ju) ,更是偉(wei) 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12月16日,“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研討會(hui) 在北京召開。一起走進“兩(liang) 路”故事,汲取前行力量,讓熠熠生輝的“兩(liang) 路”精神照亮新時代奮進之路。
“70年前,11萬(wan) 軍(jun) 民參與(yu) 兩(liang) 路的修築,是在沒有一張完整的地圖,沒有任何地質水文資料,科研的水平和專(zhuan) 家人才都嚴(yan) 重匱乏的情況下進行的。建立之初的新中國積貧積弱,各方麵都是‘一窮二白’狀態,但那時為(wei) 修築兩(liang) 路國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以說是艱難時期的‘舉(ju) 國之力’。千餘(yu) 名科研技術人員從(cong) 全國各地組織調集過來,成為(wei) 走在築路大軍(jun) 最前麵的勘察探路者。他們(men) 用當時僅(jin) 有的一些簡單測量工具和老式地質羅盤測量儀(yi) 等,翻山越嶺,渡江跨河,一步步用腳步丈量和踏勘比選線路。”
研討會(hui) 上,交通運輸部駐部紀檢組原副局級檢查員馮(feng) 曉霞介紹,從(cong) 兩(liang) 路修築開始至今,一批批交通科研工作者始終走在前麵,為(wei) 勝利完成兩(liang) 路的修築和70年來的建設與(yu) 養(yang) 護不懈奮鬥、默默付出,成為(wei) 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在“兩(liang) 路”上,有在築路時期揭開古鄉(xiang) 冰川“秘密”的工程師齊樹椿,他在川藏公路最艱難複雜的路段,拿出第一手踏勘資料,提出線路抉擇意見,推進關(guan) 鍵時期築路進度;有50多年來不懈探索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奧秘,解決(jue) 凍土毀壞公路問題,薪火相傳(chuan) 奮鬥了三代人的凍土研究專(zhuan) 家傑出代表武憼民、汪雙傑、陳建兵等;也有上世紀60年代在川藏公路上進行專(zhuan) 題科考時,突遭特大山崩遇難殉職的技術員李樺烈士等9位科考專(zhuan) 家;還有在上世紀90年代患病去世的工程師林道勳,將骨灰撒在曾主持修建的拉薩曲水大橋橫跨過的雅魯藏布江中;2003年在青藏公路進行課題實地研究,遭遇車禍遇難的長安大學教授胡長順,他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yang) 護技術”研究成果於(yu) 200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交通科研工作者,至今依然奮戰在“兩(liang) 路”建設一線,以實際行動傳(chuan) 承、弘揚和踐行“兩(liang) 路”精神,發揮著交通建設開路先鋒作用,西藏的交通事業(ye) 才能有今天的繁榮景象。他們(men) 可歌可泣的事跡,值得我們(men) 永遠銘記。(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李一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