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村裏麵有這樣的兩(liang) 委幹部,真的很感動。如果放在日常我們(men) 或許感覺不出來,但是在大災大難麵前,在群眾(zhong) 有困難的時候,黨(dang) 員幹部的擔當才能夠真正體(ti) 現出來。”楚卡村,是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郭加鄉(xiang) 人口最多的行政村。1月12日,楚卡村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宋飛正在受災安置點與(yu) 村兩(liang) 委班子開會(hui) ,討論如何加強受災安置點的防火措施。
圖為(wei) 楚卡村兩(liang) 委及駐村工作隊正在帳篷黨(dang) 支部內(nei) 召開會(hui) 議 攝影:趙振宇
“地震剛發生的時候我們(men) 感覺很緊張,生怕安置不好全村的受災群眾(zhong) 。到現在來看,我們(men) 好像已經形成了一個(ge) 係統的模式在運轉,每位村幹部都職責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麽(me) ,應該怎麽(me) 幹。”在楚卡村受災安置點,我們(men) 看到76頂帳篷有序排列,這裏安置了楚卡村49戶269人。宋飛的任務是統籌聯絡,與(yu) 村兩(liang) 委幹部一起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好安置點大大小小的問題。
圖為(wei) 楚卡村黨(dang) 員誌願者 攝影:趙振宇
“黨(dang) 的政策這麽(me) 好,我們(men) 都要堅強起來,一切都會(hui) 變好的。”楚卡村婦聯主席達娃央宗正在廚房內(nei) 與(yu) 村巾幗服務誌願者為(wei) 村莊老人小孩以及工作人員製作午餐,一邊向婦女們(men) 介紹最新的抗震救災信息,希望她們(men) 能夠一起把這些消息告訴村民,給他們(men) 加油鼓勁兒(er) 。
圖為(wei) 達娃央宗正在廚房內(nei) 與(yu) 村巾幗服務誌願者為(wei) 村莊老人小孩以及工作人員製作午餐 攝影:趙振宇
在楚卡村12歲以下的兒(er) 童、6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一直以來工作在村安置點一線的工作人員共計70餘(yu) 人的三餐都由這個(ge) 小小的廚房供給。達娃央宗說:“平常我們(men) 也會(hui) 做一些酥油茶送給村中的老人,和他們(men) 喝茶聊天,就是給他們(men) 心理輔導。”
圖為(wei) 楚卡村黨(dang) 員誌願者正在和安置點中的老人聊天進行心理疏導 攝影:趙振宇
楚卡村村支書(shu) 索朗正在和黨(dang) 員誌願者們(men) 一起為(wei) 受災安置點的帳篷進行加固。索朗告訴記者,2015年尼泊爾發生“4·25”地震時楚卡村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在災後對楚卡村房屋進行了加固和重建,正是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才讓楚卡村在本次地震中沒有人員傷(shang) 亡,房屋也沒有嚴(yan) 重的坍塌。雖然楚卡村群眾(zhong) 經曆過較大的地震,但在這次地震發生後群眾(zhong) 的恐慌情緒還是存在的,村內(nei) 的黨(dang) 員幹部們(men) 第一時間將安置措施及情況通報給村民,雖然他們(men) 現在仍然居住在安置帳篷內(nei) ,但他們(men) 知道將很快住上板房,對未來的重建充滿了期待。
圖為(wei) 楚卡村黨(dang) 員誌願者正在為(wei) 受災安置點的帳篷進行加固 攝影:趙振宇
走在楚卡村的安置點內(nei) ,老人們(men) 在帳篷外喝著酥油茶曬著暖暖的太陽,小孩子們(men) 或是在空地上奔跑或是在帳篷內(nei) 觀看電視節目,村內(nei) 穿著紅色馬甲的黨(dang) 員誌願者的身影隨處可見。
圖為(wei) 楚卡村安置點村民正在帳篷外喝酥油茶 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楚卡村安置點村民正在帳篷內(nei) 調試電視機 攝影:趙振宇
宋飛告訴記者:“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們(men) 的安置點內(nei) 已經有了一些歡聲笑語,但我們(men) 想讓安置點內(nei) 的歡聲笑語更多一些,這就是我們(men) 黨(dang) 員在此刻應盡的職責。”(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