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傳(chuan) 承與(yu) 巨變中,文化是發揮作用最持久的力量,也是能最終製勝的力量。
戍守在藏東(dong) 高原這個(ge) 西藏升起第一麵五星紅旗的紅色沃土上,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有著光榮曆史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70多年來,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堅持把傳(chuan) 統文化貫穿備戰打仗全過程,緊緊圍繞“弘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彰顯高原特色、激勵戰鬥精神、聚焦打贏使命”文化建設理念,廣泛開展官兵喜聞樂(le) 見的文化活動,大力加強文化骨幹隊伍建設,持續推進特色文化創作工程,“藏東(dong) 利劍”“雪域尖刀”“巡邏兵魂”等藏東(dong) 高原係列文化體(ti) 係應運而生,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幫助官兵舉(ju) 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為(wei) 建設過硬一流邊防軍(jun) 分區添羽豐(feng) 翼、領航助力。
“我們(men) 迎著朝陽,勇攀雪域高峰;我們(men) 披星戴月,捍衛藏東(dong) 邊關(guan) ……”在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金蛇迎春戰旗揚”春節文藝匯演上,基層官兵將自導自演的詩朗誦情景劇搬上舞台,演繹中,革命先輩進軍(jun) 西藏、建設西藏、保衛西藏的光輝曆史再次浮現——
1950年,十八軍(jun) 臨(lin) 危受命進軍(jun) 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堅決(jue) 聽黨(dang) 號令整訓誓師,堅定開啟我軍(jun) 曆史上的“第二次長征”,打響了和平解放西藏第一槍。部隊在高寒缺氧、缺糧斷藥的惡劣環境下,千裏迂回、前後夾擊,前仆後繼、敢打敢拚,經過多次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解放西藏後,第一批進藏官兵紮根高原,築路康藏、暢通動脈,屯墾生產(chan) 、建設邊疆,自衛反擊、保家衛國……70多年來,一批批高原戰士在雪域邊關(guan) 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詩言誌,歌詠情。文化如涓涓細流,滋養(yang) 廣大官兵的精神血脈。
三江源頭,夜幕時分的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大院熱鬧非凡,藏東(dong) 樂(le) 隊隊員用吉他、貝斯、架子鼓在奮進廣場奏響強軍(jun) 旋律;威風鑼鼓隊隊員則以紅旗、鑼鼓為(wei) 道具鼓壯聲威,動感旋律、雄渾場麵贏得官兵陣陣掌聲、連連喝彩。
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某邊防團“強軍(jun) 大舞台”同樣精彩紛呈,展現邊防官兵邊境巡邏紀實的小品《我與(yu) 邊關(guan) 有個(ge) 約定》《邊關(guan) 中秋》等節目,讓官兵笑中帶淚、回味無窮。前不久,《最後一次巡邏,老表告別邊防線》還被搬上了央視新聞直播間展播。
向戰而行,為(wei) 兵而歌。官兵在哪裏,哪裏就是服務的中心;演訓在哪裏,哪裏就是服務的舞台。針對部隊點多線散、偏遠艱苦實際,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不僅(jin) 每年舉(ju) 辦文藝匯演,定期組織文藝輕騎隊奔赴備戰打仗前沿、邊關(guan) 哨所一線、艱苦偏遠地區巡回演出、送暖基層,更著眼部隊急需和官兵熱盼,把基層文化骨幹培養(yang) 作為(wei) 文藝小分隊的一項重要職能,每演出一次就為(wei) 基層文化骨幹“充電加油”一次,實現“送”文化與(yu) “種”文化“雙豐(feng) 收”。
“任何一支軍(jun) 隊的精神魂魄,無不深深根植於(yu) 其民族文化的豐(feng) 厚沃土;任何一名官兵的價(jia) 值取向,無不飽蘸其部隊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血脈滋養(yang) 。”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相關(guan) 領導介紹,在以文育人的過程中,他們(men) 不僅(jin) 聚焦官兵主體(ti) 發力,不斷建強文化隊伍,豐(feng) 富官兵精神世界,更注重儀(yi) 式感召和環境熏陶,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強化官兵精神內(nei) 核。
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大力打造具有濃厚曆史厚重感的戰役雕塑、國恥碑、疆域圖等文化園地,積極創作戰地畫報、戰地新聞、戰地剪影文學作品,聚力構建“一連一戰魂、一哨一特色”邊防文化景觀,鼓勵官兵用畫筆在戍邊石上勾勒疆域圖、描繪邊關(guan) 景,通過濃厚的邊關(guan) 文化不斷激發官兵紮根高原、建功高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界碑旁、陵園前、巡邏途中,組織官兵入黨(dang) 儀(yi) 式、開展形勢戰備教育;戍邊苑、勝戰閣、法治苑裏,“藏東(dong) 講析”理論宣講服務隊與(yu) 官兵一起開展“強軍(jun) 大講堂”辨析活動……在係列儀(yi) 式感召和濃厚環境熏陶中,使藏東(dong) 高原文化成為(wei) 官兵精神、力量和意誌的“補給泉”。
時間長河奔流不息,文化薪火接續傳(chuan) 承。70多年來,盡管一茬茬官兵輪換變更,但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有一個(ge) 傳(chuan) 統卻一直賡續:新戰士踏上高原的第一課就是瞻仰革命烈士、聆聽先輩故事,走上邊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溫戍邊誓詞、叫響出征口號,通過先輩的英勇事跡感召和儀(yi) 式教育,進一步堅定官兵的戍邊信念。
“我是沙馬邊防連第785名戰士,接過先輩旗幟,我定不辱使命、敢打必勝……”前不久,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某部組織10餘(yu) 名下連新兵展開巡邏任務。英雄坡紀念園裏,新兵龍江雲(yun) 的出征誓言鏗鏘有力、響徹雲(yun) 霄,既飽含了他紮根邊關(guan) 的鐵血熱情,更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一次儀(yi) 式就是一次精神洗禮。在楚魯措哨所,官兵每次巡邏歸來都會(hui) 帶一塊戍邊石,寫(xie) 上名字後在連隊草坪上堆砌成一個(ge) 五角星,既記錄著自己巡邏的次數,更見證著自己對祖國的赤誠忠心;在某團營區後山,官兵用各式各樣的石頭擺出“祖國萬(wan) 歲”四個(ge) 大字,每逢建黨(dang) 節、建軍(jun) 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官兵都會(hui) 爬上後山眺望祖國山河、重溫入黨(dang) 誓詞……在一個(ge) 個(ge) 特殊儀(yi) 式中,官兵精武豪情更加旺盛,戍邊決(jue) 心更加堅定。
國家的強盛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軍(jun) 隊的轉型以文化進步為(wei) 引領。闊步新時代,在風起雲(yun) 湧的軍(jun) 事變革浪潮中,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通過先進文化催生先進理念,使文化建設搶灘信息化高地。
翻山越嶺,走邊上哨。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邊境一線這樣一道獨特文化景觀引人入勝:俱樂(le) 部裏,移動唱吧、VR體(ti) 感機等現代化娛樂(le) 設備應有盡有;健身館內(nei) ,健身器材、跑步機等健身器械配備齊全;點位哨所,上級配發的野戰影音箱、野戰圖書(shu) 箱隨處可見……搭載信息化的東(dong) 風,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一邊構建文化場所新麵貌,一邊拓寬文化活動新格局,“新潮”的軍(jun) 營文化閃爍著時代光芒。
關(guan) 山萬(wan) 千重,雄關(guan) 漫道急。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將聚力打造具有時代特點、高原特色和軍(jun) 分區特質的多維文化體(ti) 係,讓藏東(dong) 高原文化更加有力地服務基層、服務官兵、服務戰鬥力,更加有力地鼓舞和激勵西藏昌都軍(jun) 分區廣大官兵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