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石油輸出國自願減產,或將對美聯儲貨幣政策帶來掣肘
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沙特、俄羅斯等多個(ge) 產(chan) 油國日前宣布,從(cong) 5月起到今年年底自願削減原油產(chan) 量,總減產(chan) 幅度超過160萬(wan) 桶/日。消息一出,國際油價(jia) 應聲大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發言人表示,鑒於(yu) 市場的不確定性,美國認為(wei) 此刻減產(chan) 是不可取的。
多國宣布原油減產(chan) 會(hui) 如何影響市場與(yu) 全球經濟?美國又為(wei) 何反對?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張茉楠。
多個(ge) 產(chan) 油國為(wei) 何在此時突然聯合宣布減產(chan) ?張茉楠認為(wei) ,這反映了歐佩克的強硬立場。從(cong) 全球經濟來看,一方麵,美歐主要經濟體(ti) 通過激進式加息抗通脹的同時也使得美元走強,對國際油價(jia) 打擊巨大;另一方麵,美歐銀行業(ye) 危機不斷,也引發市場對全球原油需求下降的擔憂,極大地影響了沙特等石油輸出國的利益。此外,美國此前承諾,如果油價(jia) 下跌,將購入沙特戰略儲(chu) 備原油,但遲遲沒有兌(dui) 現。
與(yu) 此同時,美國方麵堅稱,此刻減產(chan) 是不可取的。張茉楠認為(wei) ,所謂的“不可取”,完全是從(cong) 美國自身利益出發,因為(wei) 抗通脹是拜登政府的政策重點。美國二月份CPI同比上漲6%,仍然顯著高於(yu) 美聯儲(chu) 2%的通脹目標。而沙特等多國聯合宣布原油減產(chan) 似乎意在強調,歐佩克是獨立於(yu) 美國之外的經濟體(ti) 。
原油減產(chan) 會(hui) 對全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張茉楠認為(wei) ,高通脹、高油價(jia) 不利於(yu) 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原油減產(chan) 對於(yu) 石油輸出國而言是利好,既穩定了油價(jia) ,又可以在油價(jia) 上升後進一步增加利潤空間,但對於(yu) 石油消費國來說卻是利空,對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等都會(hui) 產(chan) 生較大的影響。
對於(yu) 尚未從(cong) 矽穀銀行事件影響中走出的美國來說,本次石油輸出國自願減產(chan) 應該會(hui) 對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帶來掣肘。張茉楠認為(wei) ,如果不能協調好能源價(jia) 格上漲和貨幣政策之間的關(guan) 係,美國經濟恐將付出更大代價(jia) 。當下美國飽受高通脹之苦,持續加息並沒有解決(jue) 頑固性通脹,反而引發了中小銀行動蕩,美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將麵臨(lin) 更大壓力。
對於(yu) 國際油價(jia) 格的走向,張茉楠認為(wei) ,短期來看,原油減產(chan) 會(hui) 推動國際石油價(jia) 格上漲。但從(cong) 中長期來看,石油價(jia) 格仍取決(jue) 於(yu) 供需雙方的動態平衡。從(cong) 需求端看,經濟下行壓力、石油替代等因素都會(hui) 對未來價(jia) 格產(chan) 生影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