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卡賽飄香: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發布時間: 2025-02-27 09:48:00 來源: 西藏日報

  搭灶台、七成油溫、做儀(yi) 式、淨手、揉麵、做造型……什麽(me) 是年味兒(er) ?在西藏,藏曆新年的年味兒(er) 是炸香酥的卡賽,是除塵的日子,是種青稞苗……在西藏農(nong) 村,炸卡賽不僅(jin) 是準備年貨的重要環節,更是一種傳(chuan) 承已久的年俗文化。每當藏曆新年臨(lin) 近,村民們(men) 便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張羅著炸製卡賽,以此來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在城市,各種口味的卡賽店分布在城市的各個(ge) 角落,供市民精心挑選。在這個(ge) 充滿年味的季節裏,卡賽成為(wei) 連接過去與(yu) 現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橋梁,讓大家在品嚐美味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和家的溫暖。

  城區卡賽店:

  老牌店鋪的堅守與(yu) 傳(chuan) 承

  記憶裏,早在十多年前,拉薩市宗角祿康公園西北麵就是卡賽一條街。如今,各類卡賽店已蔓延至拉薩街頭小巷,甚至小區裏。這不僅(jin) 是農(nong) 閑時莊稼人的另一種賺錢方式,也成為(wei) 了城市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然而,在數量眾(zhong) 多、高度同質化的卡賽店挑選心儀(yi) 的卡賽並非易事。

  記者偶然從(cong) 別人口中得知,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城關(guan) 花園小區附近有一家需要預訂的“德卡”店。與(yu) 其他店鋪不同,這家店十餘(yu) 年來隻銷售“德卡”,顧客群體(ti) 也從(cong) 片區擴展到拉薩乃至各縣區。記者隨即走訪了這家知名卡賽店——“堆龍康桑德卡店”,親(qin) 身感受了卡賽的製作與(yu) 銷售盛況。

  記者到店不久,前來購買(mai) 的顧客便絡繹不絕。展櫃上,還沒冷卻的“德卡”被顧客爭(zheng) 相挑走。老板索朗加措告訴記者:“我們(men) 一天能製作近百件‘德卡’,每件‘德卡’還熱乎著,就會(hui) 被人買(mai) 走。有點供不應求。”交談中,索朗加措時不時地接起陌生顧客的預訂電話。

  究竟是什麽(me) 原因讓這家“德卡”店如此供不應求呢?在與(yu) 老板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家卡賽店在造型的完美度和“德卡”的堅固度上十分講究,凡是出現微瑕疵的產(chan) 品,均不會(hui) 銷售。“德卡”的製作過程十分精細,從(cong) 選材到製作,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把關(guan) 。同時,為(wei) 了達到完美的效果,老板索朗加措在選材上也很用心:炸“德卡”的油是精煉的大豆油,麵粉也是用的上等品牌。最重要的是,店裏每天會(hui) 換新油,保證油鍋裏沒有雜物沉澱,這也是確保“德卡”顏色靚麗(li) 的主要原因。此外,製作“德卡”還需要一定的技藝和經驗,不同的師傅製作出來的“德卡”在口感和外觀上也會(hui) 有所不同。

  記者觀察到,這家店的“德卡”允許顧客自行挑選裝箱,做到了精挑細選。據悉,店裏的“德卡”按照形狀分為(wei) 三種等級售賣,最好的能賣到150元一件,最便宜的也能賣到100元一件。一天下來,店內(nei) 生意十分紅火。

  鄉(xiang) 村炸卡賽:

  儀(yi) 式感中的年味傳(chuan) 承

  2月23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拉薩市曲水縣曲水鎮茶巴朗村,去鄉(xiang) 野間尋找年味兒(er) 。當天,村民堅才要完成一件年前大事——炸卡賽。為(wei) 此,他提前規劃,登門邀請了村裏炸卡賽的能手嘎珠和索朗。堅才的家坐落於(yu) 百畝(mu) 青稞田中央,四麵雪山環繞,下雪天別有一番意境。

  在西藏農(nong) 村,炸卡賽是一件頗有儀(yi) 式感的大事。太陽照到山頂時,索朗和堅才開始搭灶台,用三塊大小相同的石頭搭成三角形。女主人果果則給灶台撒上糌粑、點上酥油。

  簡單的儀(yi) 式後,大家開始分工。索朗對著燃起的火焰叮囑道:“今天要聽話啊!”果果則把大門鎖緊。詢問得知,在農(nong) 村老一輩的觀念裏,炸卡賽時家裏來了不速之客,熱油會(hui) 翻湧,這種觀念至今仍影響著人們(men) 。

  炸卡賽需要控製火候,一般用幹柴,牛糞煙氣重,不太適用。記者也加入了製作隊伍。大家淨手後圍在油鍋旁,弟弟瓊達負責揉麵,將麵粉與(yu) 酥油巧妙融合,揉製成麵團;嘎珠和索朗專(zhuan) 門做“驢耳朵德卡”,這是手藝活,沒幾年功底的確做不來;記者跟著果果把麵團切成小塊後捏成各種造型;堅才則負責最後一步,等油溫達到七成熱後下鍋油炸,並不斷澆油,直到炸至金黃。第一塊“德卡”完美出鍋。

  第一塊卡賽不僅(jin) 炸出了好寓意,也炸出了大家的安心。索朗說:“出鍋的第一塊卡賽如果是顏色均勻亮麗(li) 且香酥的話,寓意著今天的卡賽會(hui) ‘聽話’,炸出來會(hui) 很好看。”索朗所說的“聽話”,其實是油溫始終控製在七成熱狀態,不會(hui) 炸糊也不會(hui) 翻湧。

  待“德卡”全部製作完畢後,嘎珠和索朗又做了一些小動物造型,如小鳥、蠍子等。在傳(chuan) 統觀念裏,廚房灶台上擺放蠍子造型的卡賽可以辟邪,而小鳥造型則擺放在“德卡”的最上層,用來裝飾。

  午後,堅才家的卡賽全部炸完。待熱油冷卻後,嘎珠和索朗、堅才一起向灶台拋灑糌粑,感謝當天的順利。在農(nong) 村,炸卡賽不僅(jin) 是年味,更是一種傳(chuan) 承。

  直播炸卡賽:

  傳(chuan) 統美食的現代演繹

  在過去,炸卡賽大多隻做“德卡”,很大原因是過去生活條件有限。如今,人們(men) 對“德卡”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見的“德卡”是耳朵形的卡賽,一般會(hui) 疊放10層,每一層都有其特殊的寓意,極具儀(yi) 式感。現在,隨著人們(men) 對儀(yi) 式感的追求,“德卡”的擺放和層高也越來越講究。除了常見的“驢耳朵”造型外,還有類似巴紮圖案的圓形“德卡”,市麵上人們(men) 統稱為(wei) “布魯”,深受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yu) 發展,拉薩的卡賽店也緊跟時代步伐,將傳(chuan) 統美食與(yu) 現代網絡相結合。年輕的工作人員身著盛裝化身主播,在直播間裏當起了線上售貨員,展示台上擺滿了造型各異的卡賽,購物車裏標明了每種卡賽的口感和價(jia) 格。

  主播一邊品嚐著卡賽,一邊講解口味,將這份美味與(yu) 祝福傳(chuan) 遞給更多的消費者。記者留意到,這些銷售卡賽的直播間大多選擇在製作卡賽的第一現場,公開透明的製作環境不僅(jin) 讓顧客親(qin) 眼見證卡賽的製作過程,也讓顧客了解原材料的安全。

  隨著藏曆新年的臨(lin) 近,卡賽的銷量持續攀升。無論是線下店鋪還是線上直播間,都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顧客。這份傳(chuan) 統美食不僅(jin) 滿足了人們(men) 的味蕾享受,更成為(wei) 連接過去與(yu) 未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橋梁與(yu) 紐帶。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