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黨旗飄揚在抗震一線|我們不怕工作苦 隻怕群眾不滿意

發布時間: 2025-01-14 10:30: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你們(men) 來這裏做什麽(me) ?”“采訪像你爸爸一樣的基層黨(dang) 員幹部呀。”1月13日,記者來到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曲洛鄉(xiang) 嘎白村,在板房安置點內(nei) 遇到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塔傑的兒(er) 子。

  
圖為(wei) 塔傑書(shu) 記和他的愛人與(yu) 兒(er) 子 攝影:趙振宇

  塔傑書(shu) 記是一位消瘦又黝黑的男人,地震發生後他的家中雖沒有人員受傷(shang) ,但房屋建築卻受到了嚴(yan) 重的損害。他第一時間與(yu) 村兩(liang) 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趕往村民家中,搜救被困村民。

  “我們(men) 村中有一戶遇難家庭的情況十分特殊,母親(qin) 為(wei) 了保護最小的孩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孩子的父親(qin) 患有精神疾病,地震的時候在外就醫,家中四個(ge) 孩子在地震後暫時沒有監護人監管。”塔傑書(shu) 記和村民們(men) 將孩子搜救出來後,便想盡辦法幫助他們(men) ,第一時間聯係孩子的親(qin) 戚,為(wei) 孩子們(men) 準備了價(jia) 值1500元的第一批物資,幫助他們(men) 料理家中遇難母親(qin) 的後事。在了解到大姐洛追桑布急需繳納2700元的學校培訓費時,村委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積極協調各方,幫助孩子免除了費用繳納,解了燃眉之急。

  
圖為(wei) 嘎白村村幹部塔傑(左)、頓珠巴姆(中)、阿旺德金(右)正在村委會(hui) 統計相關(guan) 安置數據 攝影:趙振宇

  “說老實話,我們(men) 黨(dang) 員幹部們(men) 真的一點不怕辛苦,最害怕的是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的工作不滿意。”頓珠巴姆是嘎白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shu) 記,本身是公安幹警的她顯得格外幹練。“為(wei) 什麽(me) 別人發放的棉衣尺碼比我大,為(wei) 什麽(me) 我就不能發放一雙合腳的鞋子,為(wei) 什麽(me) 我的安置板房玻璃是破損的,是不是村委會(hui) 給別人多發了物資而沒有給我……”頓珠巴姆向記者講述著在安置受災群眾(zhong) 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問題,這些問題事關(guan) 受災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如果處理不妥當極有可能引起受災群眾(zhong) 的情緒波動。

  
圖為(wei) 嘎白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shu) 記頓珠巴姆 攝影:趙振宇

  “我們(men) 十分理解受災群眾(zhong) 當時的情緒,但是很多問題並不是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員幹部做得不好,而是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確實沒法完全滿足每個(ge) 人的具體(ti) 需求。我們(men) 就耐心和受災群眾(zhong) 做工作,讓他們(men) 在這個(ge) 時候更加把我們(men) 村集體(ti) 當作一個(ge) 大家庭。在具體(ti) 事情的安排上,我們(men) 完全尊重群眾(zhong) 的意願,以他們(men) 認為(wei) 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處理。”頓珠巴姆介紹,例如在活動板房的安置上,村兩(liang) 委拿出了按序號分配和抽簽分配兩(liang) 種方式,村民們(men) 選擇了以抽簽的方式分配活動板房,對活動板房的分配非常滿意。

  
圖為(wei) 頓珠巴姆(左三)正與(yu) 消防員向受災群眾(zhong) 講解防火事項 攝影:趙振宇

  次仁玉珍是嘎白村的科技振興(xing) 專(zhuan) 幹,1998年出生的她雖然年齡不大,但在村中已有5年的工作經驗。頓珠巴姆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次仁玉珍正在成都華西醫院照料自己生病住院的父親(qin) ,原本20號才假期到期的她,提前結束休假主動要求返回抗震救災第一線。

  “隊長是剛剛駐村不久,阿旺德金剛剛參加工作,如果我不回來的話,村委就隻剩塔傑書(shu) 記一個(ge) 熟悉情況的村幹部了。這個(ge) 時候,我必須回來。”地震發生後,雖然次仁玉珍無法第一時間趕回村內(nei) ,但她一直以電話的形式和受災村民保持聯係,每天都給受災村民打幾十個(ge) 電話了解情況和需求,直到生病住院的父親(qin) 情況穩定,自己趕忙購買(mai) 了11號最早的航班返回工作崗位。

  
圖為(wei) 次仁玉珍(左二)正在安置點內(nei) 了解受災群眾(zhong) 情況 攝影:趙振宇

  在嘎白村,有一位年齡最小的黨(dang) 員名叫阿旺德金,去年剛剛大學畢業(ye) 的她選擇到嘎白村成為(wei) 一名科技振興(xing) 專(zhuan) 幹。相較於(yu) 塔傑書(shu) 記、頓珠巴姆隊長以及次仁玉珍來說,她的工作經驗尚不豐(feng) 富,在大災大難麵前雖還不能獨當一麵,但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e) 業(ye) 。13日,嘎白村的村民正在從(cong) 安置帳篷搬往活動板房居住,阿旺德金在一戶又一戶的帳篷內(nei) 幫助受災群眾(zhong) 收拾個(ge) 人物品。

  
圖為(wei) 嘎白村幹部塔傑(左)、次仁玉珍(中)、阿旺德金(右)與(yu) 村內(nei) 受災兒(er) 童在一起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阿旺德金(右)正在幫助帳篷安置點內(nei) 的群眾(zhong) 收拾個(ge) 人物品準備搬進活動板房 攝影:趙振宇

  塔傑書(shu) 記的女兒(er) 旦增曲珍在隔壁的班久崗村擔任專(zhuan) 幹,2002年出生的她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父女倆(lia) 從(cong) 地震發生至今都未曾碰麵,一老一少的父女黨(dang) 員都舍小家為(wei) 大家,將群眾(zhong) 的安置當作第一要務。

  頓珠巴姆是兩(liang) 位孩子的母親(qin) ,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公安民警,兩(liang) 人一起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提起自己的孩子,頓珠巴姆眼眶中泛起了淚水,但她沒讓眼淚從(cong) 眼眶中流出來,因為(wei) 她知道此時此刻有更多的人需要她。

  次仁玉珍的孩子剛剛兩(liang) 歲,她的家位於(yu) 震中受災最嚴(yan) 重的長所鄉(xiang) ,她的丈夫桑珠作為(wei) 定日縣的一名消防員一直堅守在抗震救災前線,地震發生後,次仁玉珍也僅(jin) 僅(jin) 是通過電話了解到家人平安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來。

  應記者的采訪要求,塔傑書(shu) 記陪同記者一同回到自己家的安置帳篷內(nei) ,鄰居告訴他,他的愛人和兒(er) 子剛剛收拾東(dong) 西往活動板房的方向走去。我們(men) 一路快走趕到活動板房,他並不知道今天他也搬家。塔傑的愛人說:“放心去吧,家裏的事情都交給我!”

  
圖為(wei) 堅守在嘎白村一線的黨(dang) 員幹部 攝影:趙振宇

  致敬!一位位舍小家為(wei) 大家的基層黨(dang) 員!

  致敬!一座座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的戰鬥堡壘!(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