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初現規模成效
青海省科技廳近日傳(chuan) 來消息,“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已成功驗收,為(wei) 青藏高原種質資源保護、鑒定評價(jia) 和共享利用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依托省科技廳高原生物技術創新轉化中心建設項目和創新平台建設培育專(zhuan) 項,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建立樣本管理、組學測序、數據分析、信息共享、複原更新等五大功能平台;搭建自動化超低溫存儲(chu) 庫、超低溫長期存儲(chu) 庫、植物活體(ti) 庫、動物活體(ti) 庫、魚類資源庫、藥材組分與(yu) 化合物資源庫和微生物庫,新增大型儀(yi) 器設備18台(套)、實驗室麵積1280平方米,保存種質資源5萬(wan) 餘(yu) 份,有效提升了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能力。
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運行以來,完成了雪豹、棕熊、高原狼、野犛牛、青海湖裸鯉等19種三江源區代表性物種的參考基因組解析,成功解析了雪豹、高原狼/高原犬、野犛牛/家犛牛、藏野驢/家驢、裂腹魚類等5類動物類群的演化曆史和種群動態,搭建了青藏高原動物基因組數據庫。目前,數據庫收錄動物基因組數據超過10TB。助力澤庫羊、瑪多羊、久治犛牛、中藏藥材等高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開發、保護與(yu) 應用。
種質資源庫先後爭(zheng) 取省級重大科技專(zhuan) 項、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yang) 項目等,進一步支持種質庫種質資源收集和保藏技術研發等工作。同時,依托於(yu) 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填補了青海省動植物損害司法鑒定領域的空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高原生物關鍵物種較20年前增加2至3倍
15日,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新全在首屆青海果洛人才論壇上介紹,青藏高原關鍵物種種群數量與20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受威脅等級下降,高原生物多樣性恢複迅速。[詳細] -
國家公園建設為青海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契機
目前,青海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已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加。青海省重要的生態係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完整性、原真性、係統性保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