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迎接身邊的“智慧”圖書館
【新聞隨筆】
作者:陳 雪
近日,上海長寧區圖書(shu) 館的一些新舉(ju) 措新做法引發了不小的關(guan) 注。據媒體(ti) 報道,讀者可以在手機上預約選座,館內(nei) “閱讀機器人”會(hui) 協助提供借閱服務,圖書(shu) 館還與(yu) 學校、書(shu) 店、咖啡館等進行社會(hui) 化合作,打造居民身邊的“閱空間”。長寧區圖書(shu) 館這些創新服務,正是我國圖書(shu) 館向智慧圖書(shu) 館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什麽(me) 是智慧圖書(shu) 館?這幾年,許多讀者都發現,圖書(shu) 館的管理與(yu) 服務都更高效、更便捷了。例如,首都圖書(shu) 館推出“二維碼讀者證”,憑二維碼便可在自助設備上借還圖書(shu) ,通過網站“館外訪問”就可以使用首圖的數字資源;浙江圖書(shu) 館實現了長三角地區社保卡公共圖書(shu) 館服務“一卡通”,紙質圖書(shu) 在省域範圍內(nei) “通借通還”;江西省圖書(shu) 館則采用一係列“黑科技”,打造了“無感借還”服務,讀者可以在3秒鍾左右完成圖書(shu) 借閱……想象一個(ge) 更加智慧的圖書(shu) 館:未來的圖書(shu) 館也許會(hui) 實現館館互聯、書(shu) 書(shu) 互聯、人書(shu) 互聯,各地讀者均可借閱全國圖書(shu) 館的書(shu) 刊文獻;或許還會(hui) 對讀者“精準畫像”,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為(wei) 個(ge) 性化的服務。圖書(shu) 館將成為(wei) 每個(ge) 人身邊的書(shu) 房。
智慧圖書(shu) 館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數字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是推動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舉(ju) 措,是推進圖書(shu) 館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公共圖書(shu) 館開始“觸網”,逐漸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圖書(shu) 館到數字圖書(shu) 館的轉型。而今天的智慧圖書(shu) 館理念,則是將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到圖書(shu) 館的運營與(yu) 服務中,讓圖書(shu) 館的管理與(yu) 服務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
從(cong) 市中心的大型圖書(shu) 館到街道社區的小書(shu) 屋,從(cong) 傳(chuan) 統圖書(shu) 館到智慧圖書(shu) 館,公共圖書(shu) 館始終是通向知識之門,是重要的文化基礎設施,它們(men) 為(wei) 國家創新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有學者考據,“圖書(shu) 館”幾個(ge) 字於(yu) 1899年第一次出現在中文報刊的標題中——《論圖書(shu) 館為(wei) 開進文化一大機關(guan) 》。彼時文字已道出圖書(shu) 館的重要使命。百餘(yu) 年後,數千家公共圖書(shu) 館分布在神州大地的各個(ge) 角落,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務,不論寒暑,潤物無聲。2020年,東(dong) 莞圖書(shu) 館的一則讀者留言在網絡上走紅,農(nong) 民工吳桂春寫(xie) 道:“我來東(dong) 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shu) 館看書(shu) 有十二年。”離開東(dong) 莞之際,他特意來到圖書(shu) 館退還用了十幾年的讀書(shu) 卡,並寫(xie) 下了一句:“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shu) 館。”
“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shu) 館”,這是來自讀者最大的褒獎與(yu) 最美的贈言。今天,圖書(shu) 館是殿堂更是書(shu) 房。未來,一座座提供智慧的場所,也將越來越“智慧”。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