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三季報”看經濟韌性和活力

發布時間:2023-10-27 10:32:00來源: 人民日報

  10月18日,中國經濟“三季報”發布: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4.9%。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如何實現GDP增長5%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圍繞增速、內(nei) 需、工業(ye) 利潤、外資外貿、物價(jia) 、就業(ye) 等方麵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

  大家認為(wei)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經濟恢複向好的基礎更為(wei) 牢固,供需循環更趨暢通,有底氣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下一步,要著力加大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國內(nei) 有效需求,著力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

  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經濟已進入趨勢性恢複軌道

  記者: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4.9%。如何看待這一增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chan) 業(ye) 室主任魏琪嘉:縱觀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特征是“穩”。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通脹水平依然較高,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緊縮外溢效應突出。在此背景下,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4.9%,無論是三季度同比增速還是前三季度累計增速,我國都在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特別是三季度增長4.9%,是在去年三季度增速已回升到3.9%的基礎上實現的,實屬不易。

  從(cong) 環比看,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分季度GDP的環比增速分別為(wei) 3.7%、0.8%、2.3%、0.5%和1.3%,連續5個(ge) 季度增長,持續恢複向好的態勢比較明顯。

  前三季度經濟持續恢複向好,彰顯了巨大的韌性、潛力和活力,也提振了市場預期和經營主體(ti) 信心。初步測算,四季度GDP隻要增長4.4%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逐漸恢複並加強、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各項政策舉(ju) 措效果顯現,為(wei) 完成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頂住了國際風險挑戰和國內(nei) 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國民經濟持續恢複。8、9月份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積極因素不斷積累,回升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從(cong) 發展趨勢看,中國經濟已進入趨勢性恢複的軌道,經濟增速正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大量學術研究成果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為(wei) 5%至5.5%。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收縮,產(chan) 業(ye) 鏈循環不暢,抑製了經濟產(chan) 出增長,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低於(yu) 潛在增長水平。隨著疫情影響消退,需求供給持續恢複,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5.2%,為(wei) 實現全年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創造了良好條件。

  總體(ti) 看,盡管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性,國內(nei) 經濟發展麵臨(lin) 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經濟增長、就業(ye) 、物價(jia) 、國際收支狀況總體(ti) 穩定,經濟向好發展有堅實基礎。隻要將經濟恢複過程轉化為(wei)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過程,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持續整體(ti) 好轉,並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擴大內(nei) 需擁有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下一步關(guan) 鍵要夯實動力基礎

  記者:消費和投資是支撐經濟運行的重要動力。從(cong) 前三季度看,消費、投資等內(nei) 需表現如何?

  魏琪嘉: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增長下滑,不少國家普遍麵臨(lin) 外需低迷、內(nei) 需不振的難題。這一背景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更加彰顯: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3.2%,消費重新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113%,有效對衝(chong) 了外需收縮的壓力。

  從(cong) 消費來看,今年以來,住宿、餐飲、旅遊、出行、購物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加快恢複。市場銷售增長加快,部分大宗商品消費明顯好轉。9月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比上月加快0.9個(ge) 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ge) 月加快。從(cong) 消費結構看,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穩定增長的同時,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消費升級領域仍是推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能。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處副處長鄒蘊涵:前三季度,固定資產(chan) 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有關(guan) 地方和部門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6%。隨著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製造業(ye) 投資增長6.2%,累計增速連續2個(ge) 月提升。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負增長的狀況還在繼續。在限製性政策退出、個(ge) 人房貸利率下調及購房需求逐步釋放等帶動下,房地產(chan) 市場活躍度有所回升,相關(guan) 指標呈現邊際趨穩。

  記者: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當前也麵臨(lin) 著總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下一步應如何化解?

  魏琪嘉:從(cong) 前三季度經濟表現看,擴消費、穩投資相關(guan) 政策正逐步顯效,但一些製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消費領域積極變化背後有“假日經濟”、去年基數偏低等影響,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又如,投資領域還要在加快形成實物量上持續發力。下一步,要抓好相關(guan) 政策落實,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鄒蘊涵: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增長下滑,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在此背景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顯著,中等收入群體(ti) 持續擴大,新型城鎮化發展空間較大,擴大內(nei) 需擁有堅實基礎和不少有利條件,下一步關(guan) 鍵要著力夯實內(nei) 需增長的動力基礎。

  一方麵,做好穩就業(ye) 、增收入等工作,促進消費能力和預期進一步回升,同時減少消費障礙、優(you) 化消費環境。另一方麵,要著力打通民間投資、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等領域堵點卡點,繼續支持製造業(ye) 、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投資,加快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更高效益激發更多投資。

  實體(ti) 經濟景氣度正在改善,要綜合施策激發市場活力、提振企業(ye) 信心

  記者:今年1至8月,全國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利潤均出現負增長,顯示出部分企業(ye) 經營困難。應如何看待工業(ye) 經濟運行態勢?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研究員洪群聯:受前期高基數效應、需求緩慢恢複等因素影響,一些企業(ye) 確實麵臨(lin) 經營困難。這也導致今年以來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總額處於(yu) 負增長狀態,說明工業(ye) 經濟恢複向好基礎尚需進一步穩固。

  不過,從(cong) 總體(ti) 看、走勢看,前三季度工業(ye)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特別是8、9月份以來,隨著工業(ye) 生產(chan) 穩步回升、產(chan) 銷銜接狀況改善,工業(ye) 企業(ye) 利潤正加快恢複。8月份,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同比增長17.2%,為(wei) 去年下半年以來當月增速首次正增長。9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50.2%,比上月上升0.5個(ge) 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一係列數據表明,實體(ti) 經濟景氣度正在改善。

  生產(chan) 持續恢複。前三季度,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六成以上工業(ye) 大類行業(ye) 和五成以上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實現增長,證明了工業(ye) 穩增長舉(ju) 措的有效性,也展現了我國工業(ye) 體(ti) 係完備、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經營主體(ti) 韌性強的優(you) 勢。

  動能穩步轉換。近年來,我們(men)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升級厚積薄發。前三季度,規上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速高於(yu) 規上工業(ye) 2個(ge) 百分點,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航天器、鐵路船舶等高技術行業(ye) 增長較快,部分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取得突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穩步提升。

  記者:穩定工業(ye) 經濟運行、化解部分企業(ye) 經營困難還應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

  洪群聯:下一步,要聚焦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圍繞激發市場活力、提振企業(ye) 信心綜合施策,堅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和培養(yang) 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兩(liang) 手抓,夯實工業(ye) “壓艙石”作用。要持續減稅降費、減輕企業(ye) 負擔,以真金白銀提振市場信心。繼續擴大內(nei) 需,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電子產(chan) 品等消費,推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同時,積極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生產(chan) 運行效率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外貿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吸引外資具備有力支撐

  記者: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勢頭不穩,我國外貿增長麵臨(lin) 不少壓力。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0.6%。如何評價(jia) 這一表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瑞庭:前三季度,我國外貿規模逐季穩步抬高,進出口總值超3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保持曆史較高水平。同時要看到,受全球供應鏈受阻、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高、主要經濟體(ti) 加息等因素影響,去年外貿價(jia) 格指數持續高位,導致價(jia) 格效應成為(wei) 影響今年外貿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剔除價(jia) 格因素,外貿增長的基礎更為(wei) 紮實。此外,據世貿組織統計,上半年全球出口總額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中國多了1.4個(ge) 百分點。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14.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個(ge) 百分點。

  規模穩中有增的同時,外貿結構也更趨優(you) 化,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前三季度,我國對中亞(ya) 、非洲、拉美等新興(xing) 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33.7%、6.7%和5.1%,均高於(yu) 我國外貿整體(ti) 增速。近期,隨著通脹壓力趨緩、需求逐步回暖,我國對歐盟、美國等傳(chuan) 統市場的進出口也明顯改善。此外,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產(chan) 品成為(wei) 外貿新亮點,出口連續14個(ge) 季度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產(chan) 品結構更優(you) 。

  記者:前8個(ge) 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5.1%,同時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數量同比增長33%。對此,我們(men) 應當如何認識?

  金瑞庭:解讀外資數據,既要看自身,也要看全球。這兩(liang) 年,全球經濟恢複緩慢,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滑。相關(guan) 報告顯示,去年,全球FDI同比下降12.4%,比2016年高值下降了1/3。反觀我國,2022年我國吸引外資規模已超過1.2萬(wan) 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2020年至2022年3年平均增幅為(wei) 8.6%。綜合看,受全球跨國投資乏力及去年高基數影響,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有所下降。

  吸收外資持續承壓的同時,也顯現出一些積極因素。一方麵,引資結構在優(you) 化。今年前8個(ge) 月,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實現6.8%的增速,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19.7%;高技術服務業(ye) 中,研發與(yu) 設計服務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7.1%。另一方麵,外資信心在增強。前8個(ge) 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33154家,同比增長33%。中國貿促會(hui) 發布的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外資企業(ye) 認為(wei) 中國市場吸引力上升或持平,超八成受訪外資企業(ye) 預期今年在華投資利潤率將持平或有所增加。下一步,我國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將為(wei) 外商創造更多機會(hui) 、更大機遇,從(cong) 而推動外資持續增長。

  我國沒有出現所謂“商品和服務持續大幅下跌”的狀況,所謂“通縮”論調站不住腳

  記者: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4%,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1%。如何看待物價(jia) 水平低位運行?會(hui) 否帶來所謂的“通縮”風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jue) 策谘詢部形勢室主任郭麗(li) 岩:前三季度,物價(jia) 總水平平穩,CPI暫時相對低位運行,是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

  有高基數的影響。CPI中,食品和能源權重較高。去年,烏(wu) 克蘭(lan) 危機、不利天氣等因素導致能源和糧食價(jia) 格上漲,抬高了基數,客觀上拉低了今年消費物價(jia) 漲幅。

  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世界經濟恢複乏力,國際流動性收緊,國內(nei) 外市場聯通性較強的不少商品價(jia) 格下行。

  從(cong) 國內(nei) 看,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裕、價(jia) 格基本穩定。春節過後,食品價(jia) 格出現季節性回落,暑季肉蛋菜果等價(jia) 格漲幅也低於(yu) 往年同期。

  通常講,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更能反映宏觀經濟供需關(guan) 係。第三季度,核心CPI保持穩定,同比上漲0.8%,漲幅較6月擴大0.4個(ge) 百分點,能夠反映經濟持續恢複向好的趨勢。

  總體(ti) 來看,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商品和服務價(jia) 格在合理區間小幅溫和上漲。例如9月份,構成CPI的8大類商品和服務環比價(jia) 格“六漲一平一跌”,溫和上漲的多,下跌的少。這說明,我國沒有出現所謂“商品和服務持續大幅下跌”的狀況,所謂“通縮”論調站不住腳。隨著前期影響物價(jia) 階段性下行的因素消除,預計物價(jia) 總水平將逐步回升並呈現小幅溫和波動走勢。

  再看國際對比。去年以來,全球不少主要經濟體(ti) 的通脹率居高不下,今年雖有回落但仍高位運行。與(yu) 之不同,近年來我國穩物價(jia) 成效明顯,2020年至2022年CPI平均上漲1.8%。在國際高通脹背景下,我國物價(jia) 能夠穩在合理區間、小幅溫和波動實屬不易。

  展望全年,擴內(nei) 需、促消費、穩投資等舉(ju) 措持續顯效,經營主體(ti) 活力動力加快釋放,都有利於(yu) 穩定總需求、增強新動能、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ti) 好轉。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將逐步體(ti) 現在物價(jia) 上,支撐CPI平穩回升、PPI降幅進一步收窄。

  就業(ye) 和經濟同步恢複態勢更趨明朗

  記者: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ye) 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wan) 人,規模創近年新高。如何看待當前就業(ye) 形勢,全年能否保持總體(ti) 穩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所研究員魏國學:就業(ye) 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持續恢複,穩就業(ye) 政策作用發揮,就業(ye) 形勢逐步改善,就業(ye) 和經濟同步恢複態勢更趨明朗。

  主要體(ti) 現在四個(ge) 方麵。一是壓力得到緩解。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比上月下降0.2個(ge) 百分點,連續2個(ge) 月下降,為(wei) 2021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二是崗位穩步增長。主要招聘平台的大數據顯示,用工需求在區域和行業(ye) 層麵均實現了廣泛複蘇。三是就業(ye) 質量向好。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5.9%,高於(yu) GDP增速。特別是工資水平持續提高,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6.8%,增速在四大收入來源中居於(yu) 首位。四是就業(ye) 預期改善。企業(ye) 招聘工作和勞動者求職活動已經回歸常態,就業(ye) 氛圍更加積極。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恢複向好,就業(ye) 形勢有望保持總體(ti) 穩定。一方麵,經濟增長的就業(ye) 帶動力持續增強。今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有助於(yu) 更好實現吸納就業(ye) 。此外,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轉型將有效提高製造業(ye) 部門的就業(ye) 吸引力。另一方麵,民營經濟的穩就業(ye) 能力正在鞏固提升。民營經濟貢獻了我國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ye) 。隨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相關(guan) 政策落到實處,民營經濟發展恢複向好,生產(chan) 經營活躍度增強,發展預期改善,將帶動用工需求擴張。前三季度,扣除房地產(chan) 後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1%,民營企業(ye) 進出口保持增長,這些積極因素對下階段用工需求將產(chan) 生較強提振作用。有關(guan) 部門落實落細就業(ye) 政策,千方百計做好穩就業(ye) 工作,將推動就業(ye) 形勢持續改善、總體(ti) 穩定。(本報記者 劉誌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