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生態保護難題倒逼模式創新

發布時間:2023-04-06 08:47:00來源: 法治日報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多年來,青海各地各部門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青海檢察機關(guan) 將生態保護充分融入能動履職中,特別是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在維護生態環保領域國家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了檢察擔當。麵對河湖跨流域、地域跨區劃、管理跨部門的“三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由於(yu) 受行政區劃的條塊限製,單靠某個(ge) 地區的檢察機關(guan) 很難有效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對此青海作出了有益探索,即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

  2022年2月,青海省人民檢察院在三江源地區、環青海湖區域、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試點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重點生態功能區跨區域公益檢察保護機製。

  一年來,青海檢察機關(guan) 以“屬地檢察+巡回檢察+專(zhuan) 項治理”機製,破解“三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難題,共立案辦理了熊狼傷(shang) 人傷(shang) 畜、保護青海湖裸鯉、非法占用草地等公益訴訟案件265件,取得了助推生態治理、保障民生民利、促進依法行政的效果。去年底,青海省檢察院發布的5起典型案例,佐證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的實踐價(jia) 值。

  生態保護難題倒逼模式創新

  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雪雞……青藏高原是野生動物的樂(le) 園。

  然而,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去年,在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發生兩(liang) 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犯罪嫌疑人非法獵捕了21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犛牛的幼崽。

  三江源地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hui) 專(zhuan) 職委員薑波介紹,案件發生後,由於(yu) 案情重大,三江源地區檢察院采取“提前介入+訴前審查”的辦案模式,啟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程序。作為(wei) 集中管轄全省跨區域環境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和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的三江源地區檢察院,開展生態環境巡回檢察是青海省檢察院賦予該院的重要職責。

  薑波說,通過巡回檢察辦案發現,全省多家養(yang) 殖公司和合作社存欄圈養(yang) 疑似野犛牛,可能涉及違法犯罪和公益訴訟線索,相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可能存在履職不到位情況,鑒於(yu) 野犛牛保護具有跨領域、跨區域、跨部門的特點,三江源地區檢察院將案情專(zhuan) 報省檢察院。

  青海省檢察院研判發現,破壞野犛牛資源可能具有普遍性。據此,青海省檢察院於(yu) 2022年10月在全省部署開展“強化野犛牛公益司法保護”專(zhuan) 項活動,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以“屬地檢察+巡回檢察+專(zhuan) 項治理”相結合的方式,為(wei) 野犛牛種群資源持續恢複增長提供司法保護。

  從(cong) 辦理刑事案件到發現共性問題,再到部署專(zhuan) 項活動,巡回檢察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破解了野犛牛保護地域跨區劃、管理跨部門的問題。

  青海省檢察院黨(dang) 組書(shu) 記、檢察長查慶九對《法治日報》記者說,正如野犛牛保護專(zhuan) 項活動,發生在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水汙染、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往往具有跨流域、跨地域、跨領域的“三跨”特征。比如三江源地區,不僅(jin) 涉及青海所有市州,還跨省涉及毗鄰的西藏、四川,不僅(jin) 涉及生態環境部門,還涉及國土資源、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多個(ge) 領域,檢察機關(guan) 以行政區劃為(wei) 封閉辦案單元的傳(chuan) 統生態公益檢察保護模式,已不適應日益複雜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現實需要。

  基於(yu) 此,青海省檢察院在“一片”(三江源地區)、“一圈”(環青海湖地區)、“一線”(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三個(ge) 區域,試點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探索構建“屬地檢察+巡回檢察+專(zhuan) 項治理”模式,嚐試為(wei) 解決(jue) 河湖跨流域、地域跨區劃、管理跨部門的“三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找出一條新路子。

  屬地檢察巡回檢察融合共進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為(wei) 有效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在三江源地區檢察院成立巡回檢察組,由青海省檢察院和相關(guan) 州、縣檢察院派員參加,“定期+機動”開展巡回檢察,旨在排查發現重大案件線索,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協同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職。對於(yu) 巡回檢察中發現的“三跨”重大案件線索,歸口由三江源檢察院辦理或者由省檢察院指定有關(guan) 市州檢察院管轄。

  目前,三江源地區檢察院已開展了三次巡回檢察。在果洛、玉樹藏族自治州,召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瀾滄江源園區、長江源園區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hui) 議,就強化生態環境與(yu) 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公益訴訟檢察相銜接進行溝通交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就建立“可可西裏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作機製”進行研討,與(yu)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交流如何服務保障青藏鐵路運輸安全與(yu) 暢通,通過召開昆侖(lun) 山、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生態公益訴訟工作聯席會(hui) ,梳理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短板。在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就加強青海湖裸鯉資源恢複、青海湖生態環境公益司法保護銜接、建立常態聯係機製進行深入溝通,並針對環青海湖區域生態環境相關(guan) 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跟蹤監督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摸排。

  同時,三個(ge) 生態功能區所在地的試點基層檢察院增加專(zhuan) 業(ye) 力量,加大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辦案力度,把收集上報相關(guan) 線索信息作為(wei) 日常職責,建立定期報送、聯點直報等製度,對相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職責影響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複的,直接向省檢察院移送相關(guan) 案件線索。並在相關(guan) 部門支持下,設立駐點檢察機構,對重點領域、重要地段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常態化檢察監督,及時發現問題,依法督促有關(guan) 部門履行職責。

  海北州人民檢察院啟動紅色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巡回檢察,深入“中國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祁連山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地區、環青海湖北岸等地開展全覆蓋巡回檢察。其間,全州兩(liang) 級檢察機關(guan) 共立案13件,發出檢察建議4件,發出提醒函12件,結案13件。

  海南州人民檢察院在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設立環青海湖(南岸)生態保護公益訴訟駐點巡回檢察機構,並與(yu)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nong) 牧、林草等部門,建立環青海湖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製。

  海西州人民檢察院開展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在天峻縣檢察院設立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駐點檢察機構,在天峻縣生態環境局設立駐點檢察機構。格爾木市人民檢察院在市自然資源局設立派駐檢察機構。

  玉樹州雜多、治多、曲麻萊三縣檢察院分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長江源園區治多管理處、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設立駐點檢察機構,就線索移送、協助調查、信息共享、聯合行動等簽訂協作機製。玉樹州人民檢察院也與(yu) 州自然資源局會(hui) 簽了協作機製。

  加強行檢協作形成保護合力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多,但“人獸(shou) 矛盾”也成了不少群眾(zhong) 的煩心事。2022年6月,果洛州班瑪縣人民檢察院在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時發現,縣域多個(ge) 鄉(xiang) 鎮發生熊、狼等野生動物闖入牧戶家中毀壞財物的案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僅(jin) 2021年,該縣的保險公司就向牧民支付賠償(chang) 金579萬(wan) 元。

  針對“人獸(shou) 矛盾”,班瑪縣檢察院檢察長羅雪軍(jun) 說,去年8月,院裏邀請各鄉(xiang) 鎮及應急管理、自然資源、林草、森林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就全縣野生動物致害防範公益訴訟工作進行磋商,並現場向林草等部門送達檢察建議或磋商函,建議配齊生態管護員巡護裝備,在野生動物頻繁活動區域設立警示牌,加強對生態管護員培訓,同時建議各鄉(xiang) 鎮加強對群眾(zhong) 的安全防範宣傳(chuan) 。

  “這個(ge) 檢察建議非常好,推動解決(jue) 了牧區長期存在的‘人獸(shou) 矛盾’問題。”班瑪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e) 草原局執法大隊長薛洛桑尖措說,“我們(men) 與(yu) 檢察機關(guan) 共同研究推動問題整改,向縣政府申請了配套資金,還向省州林草部門尋求項目支持。”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毓說,他們(men) 將上述檢察建議在全省林草部門進行了通報,督促切實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出台治理“熊出沒”問題措施,要求各地通過種群調控、成立群眾(zhong) 聯防隊、設立警示牌等,教育引導群眾(zhong) 科學防範野生動物致害風險。

  “檢察機關(guan) 開展巡回檢察,發現了各地林草部門存在的一些履職不到位問題,幫助彌補漏洞、健全機製、完善工作,作用很明顯。”張毓坦言。

  針對在巡回檢察和辦理涉生態環境案件中發現的涉及麵廣、成因複雜、危害嚴(yan) 重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青海檢察機關(guan) 推動有關(guan) 地方和部門開展專(zhuan) 項治理活動,通過執檢銜接、檢地磋商等多種形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門切實履行法定職責,組織開展專(zhuan) 項整治行動,集中力量整治消除累積的突出問題,助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青海省政協副主席、省林草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曉南說,立足於(yu) 青海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國之大者”的要求開展巡回檢察,既符合中國式現代化治理的需要,也符合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需求。巡回檢察通過“點巡回、線貫通、麵相連”,發揮對基層林草部門的法律督促作用,進而從(cong) 整體(ti) 上提升了對林草工作進行檢察監督的效能,對於(yu) 林草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

  據了解,為(wei) 構建長效機製,青海省檢察院已與(yu) 18家行政主管部門圍繞長江黃河保護、國家公園建設、野生動物保護、人獸(shou) 共患傳(chuan) 染病防治和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等重點工作,建立23項公益訴訟檢察與(yu) 行政執法銜接機製,同時推動有關(guan) 部門製定完善相關(guan) 領域管理規範性文件47個(ge) 。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yu) 標準處處長殷雅琪說,省生態環境廳與(yu) 省檢察院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公益訴訟檢察與(yu) 行政執法協作配合的意見》,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支持起訴、生態損害賠償(chang) 等製度上開展協作,明確了七項協作內(nei) 容,建立了培訓協作、聯席會(hui) 議、重大情況通報三項保障機製,打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組合拳”。

  “作為(wei) 法律監督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的職責屬性決(jue) 定了不能坐等案件線索上門,而是要走出去積極作為(wei)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正是發揮監督職能、體(ti) 現依法能動履職的重要方式,對於(yu) 破解重點生態功能區‘三跨’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創新探索價(jia) 值。”查慶九表示,青海檢察機關(guan) 將圍繞服務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紮實推進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以檢察履職守護好大美青海的綠水青山。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