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合作才是與中國交往的正道

發布時間:2023-01-11 11:27:00來源: 光明日報

  近期,日本岸田政府在涉及重大戰略選擇的問題上出現了一係列動向,引發世人普遍關(guan) 注,尤其是戰略天平過於(yu) 向軍(jun) 事傾(qing) 斜,將中國視為(wei) “最大戰略挑戰”,使得亟須在“亂(luan) ”中求“穩”的日本社會(hui) 產(chan) 生普遍憂慮,主張客觀理性看待中日關(guan) 係以及呼籲對華合作的聲音不斷增強。

  沉溺軍(jun) 事難得人心

  2022年12月,岸田政府通過了作為(wei) 外交與(yu) 安全政策長期指針的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預設日本正在麵臨(lin) “戰後最為(wei) 嚴(yan) 峻複雜的安全環境”,將中國武斷定位為(wei) “迄今為(wei) 止最大的戰略挑戰”,明確主張擁有所謂“反擊能力”。

  對於(yu) 上述動向,一方麵應當看到日本政策界正在重新調整安全戰略,更加偏重軍(jun) 事要素,這已經引起了日本各界的廣泛擔憂。盡管《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提出要運用綜合國力,包括外交、防衛、經濟、技術與(yu) 情報這五大力量,但在日本國際政治學者遠藤誠治看來,其本質特征是“偏重於(yu) 由軍(jun) 事來確保安全”,輕視了至關(guan) 重要的外交、經濟等因素。針對此次安全戰略的重大轉型,日本國內(nei) 有反對意見稱本應作為(wei) “和平憲法”指導下“和平國家”的日本過度沉溺於(yu) 軍(jun) 事,甚至正在走上通往戰爭(zheng) 的錯誤道路。

  另一方麵更應看到日本對華製衡日益突顯,但其戰略邏輯存在悖論,在現實中也難以走通。在日本綜研國際戰略研究所理事長田中均看來,一味強調反擊能力將會(hui) 使日本喪(sang) 失與(yu) 重要鄰國進行交往的“藍圖”。有觀點認為(wei) 岸田政府在完成戰略文件修訂之後,將通過對美首腦外交和安全合作來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對此,日本慶應大學教授添穀芳秀認為(wei) ,日本不應僅(jin) 僅(jin) 專(zhuan) 注於(yu) 加強對華威懾,應為(wei) 與(yu) 中國和平共處鋪平道路。日本國內(nei) 倡導以外交手段和平解決(jue) 爭(zheng) 端及致力於(yu) 日中關(guan) 係穩定發展的人士大多也認為(wei) 這並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

  日本《朝日新聞》與(yu) 東(dong) 京大學穀口將紀研究室去年實施的共同調查顯示,日本民眾(zhong) 對外交與(yu) 安全的關(guan) 注從(cong) 2020年的11%升至16%,對景氣與(yu) 雇傭(yong) 的關(guan) 注則由23%升至27%。對日本來說,國內(nei) 外課題可謂堆積成山。特別是人口持續減少與(yu) 經濟長期低迷,日本政府應就解決(jue) 中長期課題盡早開出良方。此次日本將未來五年防衛費總額大幅增至43萬(wan) 億(yi) 日元,有觀點坦陳,不如把有限的財源用於(yu) 應對越來越深刻的經濟與(yu) 民生問題,這才是決(jue) 策層最應擔負的責任。

  “脫鉤”之舉(ju) 並非良策

  當前,日本對華“脫鉤斷鏈”的動作也愈發明顯。二戰後,日本是全球化特別是供應鏈合作的主要受益者。目前,曾經高度一體(ti) 化的供應鏈被人為(wei) 割裂,日本在這股逆流中也正在謀求與(yu) 中國的“脫鉤”。但這一做法被認為(wei) 不僅(jin) 違背了經濟學常識,也將大大增加日方的成本。實際上,完全脫離中國不具可行性。《日本經濟新聞》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如果零部件等中國產(chan) 品中斷兩(liang) 個(ge) 月,日本將無法生產(chan) 汽車、家電、服裝甚至是食品,價(jia) 值約53萬(wan) 億(yi) 日元的生產(chan) 值將消失,相當於(yu) 占日本每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0%的巨大利益將蕩然無存。

  中日兩(liang) 國既有經濟交往的豐(feng) 碩成果,充分說明了“掛鉤”而非“脫鉤”才能帶來持久的紅利。在過去的歲月裏,經貿一直是穩定中日雙邊關(guan) 係的壓艙石。其中,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huo) 伴,日本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國。在疫情之前,已有超過3萬(wan) 家日企在中國落地生根,兩(liang) 國貿易額也達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00倍以上。頻密的經貿往來數據充分表明了中日合作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即使在疫情之下,雙邊貿易額仍創曆史新高,引發了日本輿論的關(guan) 注。中國歡迎日本各界繼續來華投資興(xing) 業(ye) ,開展交流合作。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受訪日本企業(ye) 認為(wei) 在未來數年,盡管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中國仍是其開拓海外事業(ye) 的關(guan) 鍵對象。

  對於(yu) 愈演愈烈的“脫鉤”舉(ju) 動,日本國內(nei) 特別是企業(ye) 界人士主要擔憂被更深地卷入殘酷的經濟競爭(zheng) 。日本智庫界人士甚至認為(wei) ,呼籲“脫離中國”的都是不懂經濟的人,說要“離開中國”的都是沒有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有企業(ye) 界人士解釋稱,今後把中國作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的政策也將保持不變。盡管將來日企對中國的關(guan) 注度或有所降低,但中國依然是有吸引力的大市場,日資企業(ye) 對華投資依然保持積極態度。在日本戰略轉型的背景下,日企並不想麵臨(lin) 日本對華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更傾(qing) 向於(yu) 主張日本政府加強與(yu) 中國的政策互動,表示不管由誰來擔任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企業(ye) 最想做的事情是不受打擾地集中全力在中國做生意。

  對華“鄰交”空間廣闊

  中日兩(liang) 國是搬不走的鄰居。作為(wei) 鄰居,出現摩擦再正常不過。出現問題不可怕,正因為(wei) 存在問題,才有對話的必要。關(guan) 鍵是,出現問題時以什麽(me) 樣的姿態去麵對和解決(jue) 矛盾或分歧。對此,日本財界領袖經團聯會(hui) 長十倉(cang) 雅和曾表示,我們(men) 不應在競爭(zheng) 與(yu) 合作中二選一,而應在競爭(zheng) 與(yu) 合作中保持交往。在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執政時期,首相懇談會(hui) 報告書(shu) 中曾提出“鄰交”概念,主張與(yu) 鄰國開展心心相印的合作,這才是與(yu) 中國交往的正道。展望未來,中日雙方有潛力在增強供應鏈彈性、應對非傳(chuan) 統安全挑戰和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溝通與(yu) 合作。

  在國際大變局之下,中日兩(liang) 國國情有別,兩(liang) 國也將遇到如何在保持經濟合作的同時平衡經濟安全的難題。麵對雙邊關(guan) 係中不斷出現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於(yu) 大局觀的客觀理性的討論,一麵凝望曆史一麵創造互利格局,在此基礎上深入思考中長期戰略。鄰國的關(guan) 係雖有起落,但現在更需要基於(yu) 深思熟慮的換位思考,開展有針對性的外交。

  要對話不要包圍,對華除合作外別無他法。曾擔任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期日本外務省課長的小倉(cang) 和夫表示,僅(jin) 憑逞強鬥狠的遏製論無法促成國家的安全與(yu) 繁榮,僅(jin) 用遏製力和防衛力來考慮對華關(guan) 係是錯誤的。如果被對抗心理和情緒左右,就會(hui) 失去創造未來的契機。日本前眾(zhong) 議院議長河野洋平指出,造成當下兩(liang) 國關(guan) 係不暢的責任主要在於(yu) 政治層麵,特別是政治對話的缺失。如果美國走到哪裏,日本就跟到哪裏,等於(yu) 自己破壞了對話的政治氛圍。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原則,得到了日本國內(nei) 智庫界的關(guan) 注。有觀點認為(wei) 日本應在保持對美盟友關(guan) 係的同時,重新基於(yu) 亞(ya) 洲國家這一身份進行思考,開展自主的近鄰外交,特別是要注重“日中協商”。有主張稱岸田政府應謙虛地向前輩學習(xi) ,重返宏池會(hui) 路線,即尊重憲法、承認曆史、不成為(wei) 軍(jun) 事大國、積極開展對華合作等。而在當下,日本最應當做的是莫再一味瞻美馬首,更不能搞對華“脫鉤斷鏈”,而必須以實際行動拓展對華合作空間。

  (作者:張勇,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